环境保护
区环保局
局 长 张建翔(2017年2月离任)
李续锋
副局长 牛小勇(2017年2月离任)
赵鹏飞
【概 况】 2017年,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基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环境保护,重拳惩治环境违法,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年共收获优良天数221天,较2016年增加2天,中度污染及以上天气较2016年下降14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降8.8%,细颗粒物(PM2.5)下降11.7%,降尘下降13.0%。岔口出境断面水质有所好转,5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经测算全部完成,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
【治污降霾】 一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完善“铁腕治霾”行动机制。编制铁腕治霾“1+7”行动方案,开展冬防攻坚“1+5”专项行动,明确职责任务,合力治污成为常态;坚持月调度机制,围绕“问题整改、臭氧污染治理、网格化管理、锅炉拆改、打赢秋冬季攻坚战”等主题,召开铁腕治霾工作会议20余次,发放督办单17份;建立健全“监测、执法、治理、预警”的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制,启动蓝色预警4次,以高压态势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二是治源。加强工业企业精准化治理,取缔“散、乱、污”企业6家,31家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治理,7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9家企业提升污染防治设施,17家企业编制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了采暖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方案、大宗物料错峰运输实施细则。三是减煤。建成区级清洁煤配送中心和各镇(街道)网点,削减燃煤22.3万吨(其中散煤10.5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削减11.8万吨),拆除燃煤锅炉152台87.45蒸吨。四是抑尘。7家建筑工地严格落实“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6个100%要求,关闭拆除关庄地区6家煤场。五是禁燃。加强禁燃区建设管理,实施气化耀州工程,小丘镇、照金镇、董家河等通达天然气。疏、堵结合,治理秸秆焚烧,推广秸秆“三化”,建设秸秆还田示范区3个,全区秸秆还田量达85%以上。发挥“网格+微信”值守作用,63个视频监控发现查处焚烧污染问题306起。六是控车。7个治污降霾检查站常态化值守,全年淘汰黄标车425辆,查处超载苫盖不严3.65万辆,孙塬入城冲洗站冲洗车辆4.8万余辆。七是增绿。实施绿色屏障工程,印发了《2017年重点工业企业造林绿化工作实施》,全年全区造林绿化3万亩。
【污染减排】 强化减排措施,企业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制定印发了《耀州区2017年主要污染减排实施方案》,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项目减排等措施,5个大气项目、2个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项目、2个水减排项目、7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共16个污染减排项目全部完工,其中马咀村煤改气为省级重点减排项目。加大督促指导,减排档案资料实现规范化管理。启动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落实区级财政补贴200万元,发放普查宣传年画3万张,开展了全区生活源、锅炉和市政入河排污口清查工作。
【水污染治理】 2017年,继续深化“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一是开展漆、沮两河水质改善提升专项行动,制定印发专项方案文件5个,拉网式排查排污口181个;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封堵排污口145个,建设污水管网5.5公里,解决了启东小区粪污直排和12米桥污水排放等7个问题。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发挥沮河上游4个镇(街道)网格员巡查监管作用,排查、整治沿河非法洗车、随意倾倒垃圾等行为。三是督促工业企业完善提升污染防治设施,对新耀污水处理厂等5家企业实行污染源在线监管。四是加快实施药王湖清淤疏浚,清理、外运淤泥6万余立方米。五是常态化开展水质监测,随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分析成因,科学治水、柔性治水。
【建设项目管理】 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山水林田湖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主动对接、跟踪服务移民搬迁、光伏扶贫等民生项目。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准入关,禁止“两高一资”项目落户;大力开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市区域总体规划要求、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查处未批先建项目6个;高效办理294个项目环评登记备案手续,上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1.2亿元,完成任务120%。
【农村环境治理】 2017年,以省级生态区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指导瑶曲镇马鞍桥村、小丘镇白瓜村、关庄镇北村编制规划,通过资料审验、现场查勘,成功申报为市级生态村。二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区土壤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会议制度,制定年度方案,签订目标责任,定期研究重点工作。三是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编制《铜川市耀州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对污染问题养殖企业限期整改。四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垃圾污水净化工程,下发督办单7份,督促各镇(街道)做好污水、垃圾处理工程运行管理,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017年,完成、上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个。即:耀州区治污降霾网格化信息建设项目,总投资580万元;铜川药王山生态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一期),总投资3600万元,实际完成报送4320万元;铜川药王山生态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二期),总投资4900万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1亿元投资任务。
【环境监察与监测】 2017年,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严格落实《环保法》等法规,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和5个专项行动,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夯实环境监管责任,抓好大气、水、餐饮油烟、噪声、固废、危废及辐射环境管理,全年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710人次,检查企业390余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85起,行政处罚立案处罚51起,其中连日计罚1起,查封扣押25起,限产停产3起,移送司法7起,行政拘留4人,约谈违法企业20家,全年共收缴罚款272万元,征收排污费317万元。做好信访维稳安全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网民留言19件,受理查处“12369”环保热线投诉49起,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境监测服务,全年完成降水监测50次;田玉村、马咀村2个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4次,比对监测6次,指令性监测80次,编制监测分析报表42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22份;全年科学获取监测数据2360个,未出现干预环境执法和环境行政许可、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辖区内未发生重特大环境事故。
【环保督察】 2017年,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开山采石数量增加面积增大”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绿化造林121亩。整改了环保部督查指出的8个问题和省“铁腕治霾”督察反馈23个问题。省委环保督察期间,严查、快处转办环境信访件30件,发出政府警告书71份。督办、推进省冬防攻坚督察指出的36个问题整改工作,制定《耀州区环境保护监管手册》,建立“耀州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群”,实时调度工作,规范上报了各项督察资料。
【环境宣传】 一是丰富宣传方式,提高环境保护知晓率。以纪念第46个世界环境日契机,组织开展环保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举办“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全民行动图片展、“6·5”环境日环保知识谜语竞猜等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4类25000份、环保知识身高贴等物品3万份;制作“遇见—注定守护”微倡议,点击率达4万余次;利用城区等主要部位的40块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环保宣传标语,设点宣传13次。二是道拓宽媒体宣传途径。全年共上报各类信息36篇,中、省媒体宣传5篇(其中《中国环境报》1篇、省环保厅网站4篇);市级媒体宣传76篇(其中《铜川日报》13篇、市局网站63篇);区级媒体宣传156篇(其中《新耀州》24篇,《耀州新闻》36篇,区政府网站96篇);利用微信平台制作微信宣传85篇。同区电视台联合开办《生态耀州》栏目,播出期间,《中国环境报》与省环保厅网站相继对该栏目进行了专项报道。
(审稿:李续锋 撰稿: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