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耀州区设县建城始于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号祋祤县,至今已有2172年历史。由此上溯,境内先民人文活动更为久远。以塔坡遗址和申河遗址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石器时代遗迹和丰富的仰韶文化类遗存遗物,足以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境内就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傍山依水生产生活,繁衍生息。《资治通鉴纲目》《路史》等史书记载:“阴康氏治于华原”“教民制舞”,其治地在今步寿原一带。耀州在秦朝时属京畿内史地。西汉始置祋祤县。天祐三年改为耀州,宋、元、明、清一直沿用,民国二年始称耀县。2002年撤县设区,改称耀州区。
文化多元,独具特色。耀州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平原的结合部,生长在这块特殊区域的耀州先民在悠悠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耀州文化。大唐医圣孙思邈首著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在药王山和药王故里培育了药王孙思邈绿色养生文化;以董河镇为核心绵延十里的耀州窑青色耀瓷文化;书法巨匠柳公权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柳体”已成为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临习范本,丹青圣手范宽是北宋山水画北方画派的领袖人物,作品“师于人”“师与物”“师与心”,给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留下了珍贵的遗产,挥洒成柳范墨香书画文化;建于符秦、兴于姚秦、盛于宋代,以弘扬孝道精神核心的千眼千手佛为供奉主体的全国八大佛教圣地大香山的盛大庙会活动形成了大香山金色佛教文化;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照金为中心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播撒了照金红色革命文化;以耀州火亭子、药王养生、耀州面塑、耀州雪花糖为主形成的非物质文化;近年来,耀州区委区政府持续打造了具有鲜明唐宋文化和明清风貌的耀州古城和“人在林中、城在水中、山水田园、人与自然和谐”的锦阳新城的“两城”文化,耀州“五色两城”和非物质文化独一无二,独具特色。
文物古迹,林林总总。耀州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林林总总的文物古迹,境内共有各类文物点415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药王山、耀州文庙、神德寺塔、祋祤宫遗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延昌寺塔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公权墓、令狐德棻墓、孙思邈故里、太子寺石窟、香山寺遗址、柏树塬塔、柳家湾摩崖造像、御史坊、神德寺遗址、前申河遗址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馆藏文物两千多件,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前清各个时代。
非遗资源,丰富多彩。勤劳智慧的耀州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融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火亭子、药王孙思邈传说、香山庙会、药王养生文化、耀州面塑、耀州雪花糖;另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
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为耀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耀州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也必将成为耀州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强大动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