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农民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耀州区农民合作社于2007年起发起成立,上图为2007年起逐步成立同时纳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和管理的合作社发展情况。在2007年国家农民合作社政策出台后,当年备案数量有26家,在随后的两年里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10年起以每年6.6%左右的速度保持平稳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耀州区成立并纳入政府监管的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到278家,是发起成立当年数量的10.7倍。

(二)农民合作社门类较为齐全。截至2016年底,在政府部门备案管理的278家农民合作社中,种植业合作社有41家,占合作社总数的14.7%;林果业合作社有90家,占合作社总数的32.4%;养殖业合作社有132家,占合作社总数的47.5%;服务业合作社有15家,占合作社总数的5.4%。

(三)经营模式多元化发展

所调查的4家农民合作社中,其经营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自主运营模式——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发起人为核心成员,在合作社成立时以土地和机械入股,以土地承包经营及对外提供农机服务的形式获益。

2.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脱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由发起人牵头,以本村“示范户”“种养大户”为主体,利用其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带领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获取收益,无固定销售渠道,没有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药材出售以农户个体为单位,面向社会销售。

3.合作社+农户+电商的运营模式——希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农户”的基础上,对与其签订合同的农户种养产品进行定价回收,加入电商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4.合作社+农户+企业+电商的运营模式——秦川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核心,利用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等组合优势,与农户签订生产管理、购销合同,通过电商及企业联合完成产品售卖。

(四)合作社综合力量不断增强。所调查的4家合作社中,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年成立)和秦川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立)发起成立资金均为50万元,截至2016年年底,两家合作社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分别达到500万元和230万元;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示范社”,先后得到国家专项资金扶持57万元。脱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用成立时的5户100亩土地入股,通过示范带动,带领全村200余户1200亩土地实现了中药材种植并实现收益;希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2009年成立,注册资金15.2万元,截至2016年年底注册资金变更为150万元,养殖规模持续扩大。

(五)精准切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共赢。作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合作社在不断实现自身壮大和发展的同时,也担负起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部分合作社积极参与到社会脱贫攻坚的行列中。希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与170户贫困农户签订协议,代养蛋鸡8000余只,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进行鸡蛋收购,统一售卖;秦川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30余户贫困户进行苹果种植,实行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农户只需要将自家的果园与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相关经营管理费用由合作社在完成苹果销售后一次扣除,实现了贫困户果农果业生产增效增收。按照耀州区2016年11月份颁发的铜耀脱贫攻坚办发〔2016〕55号文件精神,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奖励力度,实现合作社经营和群众致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