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
武功县从2013年12月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在3年多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政府主导,搭台筑巢。武功县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成立了县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武功县关于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试行)》,设立了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并成立了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协会和电子商务协会,为入驻电商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公司注册手续、货源产品信息上传、技能培训和免费办公上网,建设了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覆盖城乡的物流体系,搭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数据保障中心及农产品健康指导实验室四个服务平台,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智慧乡村”工程,逐步实现“消费上网、快递下乡、信息入户、产品预售”的目标。
(二)吸收借鉴,探索模式。武功县立足于区域位置和地方特色,多次组织人员赶赴外地,学习、借鉴先进农业电子商务工作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确立了打造“西北电子商务强县”的发展定位,唱响“中华农都,电商新城”口号,走出了“买西北,卖全国”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并结合线上运营实践,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目前又在积极探索“买什么卖什么、卖什么造什么”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三)挖掘潜力,培育特色。武功县立足千年积厚的后稷农耕文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猕猴桃、绿色蔬菜、苗木花卉、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良种为主的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并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发展了磬绣、苏绘、木楠等多个手工布艺品牌,辐射带动手织布、刺绣、融绣、十字绣、草编、粮食画、剪纸等特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30大类200多个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四)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武功县立足于便利的交通,引进企业,将陕北、新疆等地的大枣、葡萄干以及其他许多干果等农副产品收购集中起来,通过企业产品研发,再制作、包装,统一销往全国,实现了产品增值,打造了“西货东进的集散地”。同时,积极打造本地特色产品品牌,扶持苏绘手织布、倪家大锅盔、“代家”牌菜油等获得我省著名商标,麻花、锅盔、烧鸡、香醋等30多个农产品已成为陕西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