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耀州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党外干部工作新机制,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的“四个耀州”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建设,提升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视。近年来,耀州区委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十条意见》,从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认识、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联谊交友、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十个方面各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提上的区委的议事日程。区委领导在区委工作会议上多次要求加大发现、培养、选拔和使用党外干部的力度,强调要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加强与组织、宣传、党校、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为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物质保障。

(二)注重发现储备,着力完善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近年来我们在重发现、抓基础、有计划地广泛发掘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上下功夫,通过各种专项调研、考核考察、推荐等多种渠道发现和储备党外干部,从而及时对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进行更新补充,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建档的党外代表人士400多名。其中党外领导干部35名,后备干部23名,党外知识分子(高级职称)223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35名,宗教界代表人士5名,社会新阶层代表人士6名。

(三)注重教育培养,着力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素质能力。加强思想引领,增进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区委统战部会同组织部门每年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党外代表人士专题培训班,提升了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能力。结合“安全生产月”“和谐寺观教堂”等活动的开展,组织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等多期专题培训,增强宗教团体、场所负责人法治意识和管理能力。

(四)注重发挥优势,着力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热情。架好统战“连心桥”、尽职尽责当好“娘家人”,努力使统战干部成为党外代表人士之友,统战部门成为党外代表人士之家。严格按照换届规定的比例结构配备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做好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及时向区委和组织部门推荐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确保党外干部的合理配备。坚持座谈会制度,每季度组织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通过“万企帮万村”活动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助力精准扶贫,组织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双高双普捐资助学”等捐助活动,近年来全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累计捐款达5000多万元;为发展上台阶建设新耀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五)注重联谊交友,着力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的归属感。从2003年开始,我区就建立了《区级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经过8年的实践,虽然区上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项制度坚持了下来,而且联系的对象在不断地扩大,从最初的仅区委常委联系党外领导干部,到今天扩展到所有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名党外人士,当乡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人联系1名党外人士,联系的对象也扩展到了党外领导干部、非公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知识分子代表等,同时我们又把联谊交友工作纳入了党外对各单位的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目前,每逢换届、领导调整,我们都及时调整联系交友名单,这项工作也从区级层面延伸到了各乡镇各工委,联系(联谊)交友工作得到延续和提升,各级领导交了大量的党外朋友,能及时掌握党外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各级领导真正成了党外干部的知心人,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六)注重提拔使用,着力为党外人士提供干事的平台。近年来我区在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上不断加大力度,对党外人士更是高看一眼,做到每次研究干部必须有党外人士,严格按人大、政协内设机构、区政府各部门班子配备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党外人士的要求配备党外干部,目前,我区配备副县级党外领导干部5名,科级正职6名,科级副职23名。全区党外人士政治安排206人,其中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2人;区人大代表57人,区人大常委会委员57人,区政协委员97人,政协常委18人。

从我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现状来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党外干部的任职范围和层次有较大突破。正副职领导干部有新的突破,近年来,配备了6名非中共人士担任正职,改变了过去党外干部只“姓副”的状况。党外干部的任职范围由科、教、文、卫逐步向经济和综合管理部门拓展。

2.党外干部的结构有较大改善。近几年,党外领导干部文化层次逐步提高,平均年龄下降,干部结构有了较大改善。57名党外领导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的9名,平均年龄46岁。

3.党外干部的作用发挥较好。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展开调研。每位党外干部和后备干部每年必须报送一篇调研文章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为区委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