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行现状

二、运行现状

通过对村“两委”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研判评估,“两委”班子运行效率和质量令人欣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3年来,村“两委”班子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聚力新任务,开创了耀州农村工作的新时代,总体呈现出“三多、三少、三新、三好”的特点。

“三多”。任务多。当前农村工作已经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但总体工作量也出现了翻倍式增长。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环境保护等工作,任务量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干部群众表示:今年的工作量是往年的3倍以上。检查多。近年来,各级对农村的督查检查越来越多,明察暗访,交叉检查,有的村一天要接受两三个单位的检查。如王家砭、北梁等几乎天天有检查。头绪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各级各部门的各项工作几乎都要在村这一级落实,而且每项工作都要督查、都要问责。

“三少”。人员少。农村干部的配备大村(2000人以上)7人、小村(2000人以下)5人,一些村的文书、妇女主任、会计等都不在其中,且每月报酬仅仅300~500元。而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入户、填表、算账等关键性的工作都离不开这些人,工作量和职数及素质不对等。思路少。村“两委”主要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26.6%和31%,且绝大多数为在职教育。其他村组干部的文化程度多数都是初中、高中,村组干部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一些村思路不够宽广,谋划不够深远,工作推进受到一定制约,抓当前而难顾长远。经费少。随着农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的出台,村“两委”干部全天候办公,账表卡册、打印复印、报刊征订、网费电费等支出增加不少。目前,大村3.5万元,小村3万元的经费标准仍难以保证其高效运转,一些村仍有负债运行的现象,村干部自掏腰包的现象也很普遍。

“三新”。新形势。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持续推进,从严治党、依法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新形势逐步形成。“打虎也要拍蝇”“微腐败”等成为热点,一些村干部不会干了,一些村干部不想干了,更有个别干部违规违纪受处分。新任务。近年来,基层党建从细处着手,从细处发力,落实“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等党内基本政治生活制度的落实成为硬要求。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任务异常繁重,建档、退出、摘帽等各个环节标准高、要求严、时间紧。环境保护、安全稳定等工作也明确了硬杠杠,下达了新任务。新作为。近年来,全区村“两委”班子以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为引领,聚焦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目标,大胆上手,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呈现出凤凰涅槃式的裂变聚变。以海升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以马咀为代表的现代乡村旅游成为耀州转型发展的新标杆。湖羊、土豆、长毛兔及光伏发电产业在广大农村蓬勃发展,“八星励志”等特色品牌鲜亮,脱贫考核走在了全市前列。以党建提升“7+N”行动为抓手,创新开展党建“自查整改提升”等系列活动,王家砭、水峪村、北梁村等一批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的村,各项工作领跑全区,受到点赞。

“三好”。好作风。村“两委”会班子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基本制度,精心推进脱贫攻坚,积极谋划稳定脱贫新机制。“两委”干部作风在艰巨繁重的工作中得到锤炼,形象不断提升,展示出农村干部新风采。好导向。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全区广大农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村“两委”会班子整体的工作作风及对外形象持续好转,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持续向好的好导向,广大农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涌现出了赵安利、杜天祥等一批优秀党员。好口碑。农村“两委”班子率先带头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展现党员干部新风貌;用情用力推动脱贫攻坚出实招、真扶贫,八个一批促脱贫,见真情、见实效。农村“两委”班子逐步成为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农村群众的贴心人。群众对村“两委”更加认可,更加信赖,更加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