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抓,实现“五促进”

二、五个方面抓,实现“五促进”

十八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以来,区人大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通过抓学习、抓入口、抓基础、抓机制和抓创新五个有力措施,不断提升区、镇人大履职水平。

一是抓学习,促进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了统一区、镇人大工作者思想,充分提高认识,就必须做好对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的学习和贯彻。同时为了确保学习安排不成“花架子”,学习活动不“走过场”,2017年1月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针对中发〔2015〕18号文件和《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10号)文件及省、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及时召开区人大党组会议、常委会议,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镇(街道)人大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传达和集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对做好区、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深学懂中发两个文件精神和各级人大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履职的根本遵循;同时,先后召开人大代表履职培训和镇(街道)人大工作座谈会3次,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建申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中发〔2015〕18号文件精神和省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对镇(街道)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情况的检查指导,凝聚了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合力,有效促进了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水平。

二是抓入口,促进代表素质的提升。把好“入口关”,就是按照代表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做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这是保证和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新一届区、镇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区、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之际,我们严把入口关,力促代表素质提升。强化领导,精心统筹。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挂帅,成立了区选委会,精心制定区、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实施方案》,任务分解到日,责任落实到人;先后召开七次选委会会议研究推进工作,建立了区选委会委员联系镇、街道及机关厂矿选区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工作格局。充分宣传,严肃纪律。通过区电视台、《新耀州》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换届选举相关信息;各镇、街道及机关、厂矿通过电子滚动屏、横幅、微信、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工作,引导选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组织观看《镜鉴——衡阳、南充违反换届纪律案件警示录》,通报辽宁拉票贿选案情况,使大家从拉票贿选案中得到警示和教育,换届选举风清气正。严格标准,狠抓关键。按照省、市人大代表结构“两升两控一保证”的要求,区选委会合理分配代表构成,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突出政治标准和道德品行要求,严格提名推荐程序和考察审查工作,对初步候选人进行了严格考察;严把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做好了人口统计、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选民登记等关键环节工作,按照法定日期发布了公告。2016年11月8日全区投票选举工作顺利进行,选民参选率达到了90%,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新一届区、镇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通过分批轮训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代表进行履职培训,共组织区、镇人大代表培训5次,其中两次邀请省人大副秘书长辅导授课,代表履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抓基础,促进人大自身的建设。自身建设的核心,就是抓基础,强素质,抓落实,树形象。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在充实力量、规范制度、强化保障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充实力量。以机构改革和人大换届为契机,积极与市、区编制部门对接,在全区机构改革总体编制缩减的背景下,新增行政编制2名,增设了2个工作委员会。目前,设人代选工委、财经工委、农业农村工委、法工委、科教文卫工委和环资工委6个工作委员会,充实了工作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由原来的19人增加至34人,实现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专职委员编制单列;同时加强镇(街道)人大机构建设,各镇设立镇人大主席团办公室,行政编制3名,设专职主席1名,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街道设立人大工作委员会,行政编制2名,设主任1名,专职工作人员1名。投资30万元为各镇办配备了电脑、办公家具等设施,并积极指导镇(街)做好人大主席团(工委)办公室建设,制定了“五有五上墙”标准,统一规范了镇(街)人大工作制度。落实经费,强化保障。对区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从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000元,对出市人大代表每人每年按3000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镇财政按照出镇人大代表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预算代表活动经费,并给每个镇拨付20000元,每个街道拨付10000元经费,用于镇办人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镇办人大工作的开展。

四是抓机制,促进制度优势的发挥。制度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抓好机制建设这个硬性要求,形成班子带头与监督并行的长效机制。区、镇人大非常重视工作机制的完善,通过运用新机制依法依规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推动转型发展,增进百姓福祉,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班子带头,率先垂范。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以来,结合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和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等制度;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率先学习、依法履职、依规办事,在人大机关形成了学法懂法知法、依法依规办事的良好作风。优化机制,有效监督。坚持“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做到人大监督与区委中心工作互动,难点工作与“一府两院”互动,热点问题与代表和群众互动;常务会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对政府承办的7件代表重点意见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视察,促进了政府工作,提升了代表履职热情;完善了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制度,坚持先调研后审议,“议一事学一法”;改进预算审查监督,实行从预算编制、执行到执行结果全过程监督,并借助审计监督力量,对决算和部门预算进行审查;严肃人事任免工作制度,坚持对提请任命人选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法律知识考试、供职发言、任后颁发任命书和向宪法宣誓等制度,提升任命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是抓创新,促进履职活力的增强。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环节,如何把它打造成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一环,让代表依法有效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是各级人大工作的根本动力所在。这就要高度重视代表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管理,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围绕中心,创新履职。在区、镇人大代表中开展助推脱贫攻坚“百帮千”活动,通过组织500名区、镇人大代表帮扶1000户3000名贫困群众,区、镇两级百名人大代表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发挥专长,一对一,手拉手通过产业、移民搬迁、就业等措施帮扶千名贫困户奋力脱贫,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人大代表的贡献。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总结经验;同时,组织观摩活动,发现典型,适时在区电视台、《新耀州》开辟了“人大代表百帮千、合力实现小康梦”专栏,对涌现出的徐重江、宋少伟、王娟等一批先进典型进行了连续专题报道,极大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调动了代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区委的高度肯定。夯实基础,激发活力。修订完善了《区人大常委会联系区人大代表和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办法》等9项代表工作制度;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按照“就近便于活动”原则,编组为65个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为各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提供了平台;同时印发了《关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通知》,安排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5名区人大代表,每名区人大代表联系10名群众。坚持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视察、检查活动,坚持推荐代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今年以来共有58名代表参加了专项视察检查、列席区政府常务会等工作,拓宽了代表履职的渠道。继续推行完善代表履职情况登记工作,加强了代表管理,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