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一、病因

1.血管异常症 由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

(1)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幼儿、学龄儿。伴有腹痛、关节痛,可伴发紫癜性肾炎和其他合并症。

(2)小儿单纯性紫癜:紫癜仅发生于下肢,各项出凝血检查均正常,不伴其他症状。

(3)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可伴牙龈、黏膜和肌肉内出血,婴儿并可伴骨膜下出血。

(4)症状性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由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药物(抗生素或化学性药物)、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引起。

(5)遗传性疾病:如皮肤弹性过度症(Ehlers Danlos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病)等。

2.血小板异常性疾病

(1)血小板量的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2)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异常症、继发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继发于药物、肝脏疾病)等。

(3)其他:如血小板减少症伴巨大海绵状血管瘤(Kasabach Merrit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性免疫缺陷病(Wiskott Aldrich综合征)。3.凝血、抗凝血功能异常

(1)先天性:如血友病A(因子Ⅷ缺乏)、血友病B(因子Ⅸ缺乏)、血友病C(因子Ⅺ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2)后天性:如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各种病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抗凝剂的使用、肝脏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