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概述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室速,是由心室异位兴奋灶快速释放冲动所产生的以连续发生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室速可导致严重的心排血量不足,也可为心室颤动的前奏。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浦肯野细胞瘤等,也见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药物中毒、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酸中毒、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等患儿,小儿时期较少见。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询问患儿在发作前有无诱因,如有无感染、缺氧及电解质紊乱等。询问患儿发作时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对年长儿询问有无心悸、心前区痛、胸闷,有无晕厥、休克及心力衰竭等表现。

(2)过去史:有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浦肯野细胞瘤病史,有无接受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病史。有无接受抗心律失常药治疗。

(3)个人史:询问患儿出生时及生长发育时有无心率过快或过慢现象。

(4)家族史:询问患儿父母及其他亲属中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心脏病史。

2.体格检查

(1)一般表现:注意患儿有无面色苍白、气促、烦躁不安等情况。注意有无原发病的表现。

(2)心脏检查:听诊时注意在患儿体温正常及安静时心率是否增快,常>150次/min,节律整齐或稍有不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对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者注意有无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体征。

3.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常规12导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特点见下述。

(2)其他检查:

1)X线胸片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取决于原来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透视及2-DE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

2)原发病为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酸中毒、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时各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表现。

4.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起病快,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突然烦躁、心悸、气促、胸闷、头晕,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心率150~250次/min,婴儿可达300次/min,稍有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心电图表现:

1)QRS波群畸形宽大,时间>0.10秒,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心室率150~250次/min,RR间期略不齐。

3)P波频率较QRS波群为慢,P波与QRS波群之间无固定关系。

4)可出现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5.鉴别诊断

(1)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常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儿,一般情况相对较好,有反复发作史,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发作。心电图T波中可发现P波,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型,RR匀齐,心率多>200次/min。

(2)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00次/min左右,心室率与窦性心律相近或稍快,无症状。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立即卧床休息,吸氧。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

2.药物治疗 注意分析室速病因,选用恰当药物治疗,以免发展为心室颤动,如治疗后仍有反复发作者可在治疗原发病同时试用射频消融治疗。

(1)利多卡因:为首选药物,用于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剂量为1mg/kg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每10~15分钟重复,总量不超过5mg/kg。控制心动过速后,以每分钟20~50μg/kg静脉滴注。该药剂量过大能引起惊厥、传导阻滞等毒性反应,少数患者对此药有过敏现象。

(2)美西律(慢心律):1~2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注射。必要时20分钟后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见效后改为每分钟5~10μg/kg静脉滴注或口服。对心肌疾病及心功能不全者亦较安全。有严重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者禁用。

(3)苯妥英钠:3~5mg/kg溶于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一次量不宜超过150mg。有效后改为口服。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较佳。该药为强碱性,不可溢出静脉外。

(4)普罗帕酮:1~1.5mg/k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注射,数分钟起作用,必要时20分钟可再用。有效后改口服。有心功能不全者联合应用地高辛。

(5)普萘洛尔:0.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20mL,于10分钟缓慢静脉注射,一次量不超过3mg。注射后2~5分钟起作用,必要时6~8小时可重复注射。有效后改为口服。此药对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好。

(6)异丙肾上腺素:0.5~1m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分钟0.1~0.25μg/kg,用于QT间期延期综合征并发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7)胺碘酮:2.5~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注射。可重复2~3次。

3.其他治疗

(1)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对急性重症病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应用同步直流电击复律。禁用于洋地黄中毒者。术前静脉注射地西泮(安定)0.2~0.5mg/kg,或氯胺酮0.7~1.0mg/kg,再用利多卡因1mg/kg静脉滴注。开始放电,电能量2J/kg,无效时隔20~30分钟重复电击,不宜超过3次。个别患儿采用射频消融治疗获得痊愈。

(2)手术治疗:心肌浦肯野细胞瘤须手术切除。

(四)预后

本病的预后比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同时有心脏病存在者病死率可达50以上,原先无心脏病者可发展为心室颤动,甚至死亡。所以必须及时诊断,予以适当处理。对重症病例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治疗首选利多卡因。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消失后,如随访3年无复发且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为治愈。肥厚型心肌病者可服用普萘洛尔或维拉帕米(异搏定)预防复发。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及缺血性心肌病可口服普罗帕酮、莫雷西嗪、胺碘酮、美西律预防复发。先天性心脏病者可口服苯妥英钠、胺碘酮预防复发。

(五)预防

对可能引起发作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浦肯野细胞瘤等,应积极治疗,对心脏手术时和手术后、心导管检查中可能引起的发作也应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