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

三、治疗

临床研究显示,脑性瘫痪的各种药物及康复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包括肉毒梭菌毒素、巴氯芬、神经发育治疗、语言训练与康复等。近年来对治疗采用了标准化系统评估,使疗效评估更进一步。

有效的脑瘫治疗需要一组人员的共同参与,再辅以社区网络的有效支持,方能保证,包括提供必要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机会。制定长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康复目标和计划,并需要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

运动物理治疗在儿童脑瘫的治疗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减少抑制性反射、促进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改善和提高语言功能,另外,辅以轮椅、语音电脑辅助以及各种运动辅助器材,将会大大改善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从而树立自信,争取生活自理。

对痉挛性患者的相关畸形进行外科矫治十分必要,现已从单一、序贯治疗转向同步治疗,包括对软组织和骨骼的矫治,如肌腱延长术、下肢、臀部、脊柱矫治术等,录像带步态分析可帮助用语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估。

肉毒梭菌毒素对于提高痉挛患者的粗大和精细运动有效且安全,疗效可持续3~4个月。口服药物包括地西泮、巴氯芬、丹曲林、盐酸替扎尼定等。地西泮能有效降低肌张力,但有引起流涎和镇静作用;巴氯芬作为GABA的拟似剂,可用于痉挛、僵直、张力障碍,缺乏认知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但要注意突然戒断可引起幻觉和惊厥,对小婴儿有促发惊厥发作的报道。丹曲林、盐酸替扎尼定在儿童中较少应用,缺乏经验。

对于锥体外系型脑瘫,药物治疗可有效调节纹状体多巴胺的活性,例如,氯硝西泮、利舍平(利血平)和丁苯喹嗪可用于舞蹈症,苯海索(安坦)、左旋多巴或卡比多巴(α-甲基多巴肼)等,则可用于张力低下、手足徐动症和运动徐缓。

严重的脑瘫患儿对一般干预效果欠佳,往往需要配合康复训练,加上巴氯芬注射、选择性背侧神经根切除术、深部脑刺激等联合治疗,另外有报道,选用合适病例进行针灸、推拿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高压氧治疗目前无充分临床证据,疗效不定。

对并发症的处理也十分关键,包括喂养困难、精神心理发育不良等。胃造口术和胃底折叠术作为吞咽和喂养困难患儿的常用方法,从而改善营养、减少吸入、便于治疗。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与精神疾病应定期治疗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