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二、诊断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应仔细询问发病年龄、家族史、紫癜及紫斑的出现部位、特征,有无皮下、肌肉深部出血或关节腔内出血现象,出血程度和通常止血方式,有无患有可能引起出血的原发疾病,发病前有无药物使用史等(表1-9)。

表1-9 血管、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倾向的比较

(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一般先做一些简易的检查项目以进行初步鉴别,包括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血小板计数及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如仅有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其余4项均正常,提示毛细血管异常;如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正常或增加,血块收缩完全或不良,提示血小板异常,其中血小板数减少者可能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正常者则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或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块退缩完全,则可能为凝血障碍或抗凝物质增多,应进一步检测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以做凝血性疾病的过筛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图1-5)。

图1-5 出血倾向主要病因的鉴别诊断

D 减少;N 正常;I 增加;P 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