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5年08月10日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急性型(重型再障Ⅰ型)
1.临床表现
(1)发病急,病程短,1~7个月,进展快,贫血呈进行性加剧且重。
(2)常伴有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
(3)出血严重,常有内脏及颅内出血,肝、脾、淋巴结无肿大。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有重度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10~20)×109/L。
(2)骨髓象:多部位增生严重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加,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
具备急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外周血三系减少应高度怀疑本病;确诊要依据骨髓检查结果。
(二)慢性型(重型再障Ⅱ型)
1.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病程长,1~4年以上;贫血、出血及感染较轻。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有全血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轻度异常,多见椭圆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1,偶有白细胞<4.0×109/L,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2)骨髓象:骨髓增生不良,亦可有灶性增生,如增生良好,红系中晚幼红炭核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常>50。
(3)重型再障Ⅱ型:为慢性型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所至,临床症状、血常规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多增高。
(5)骨髓造血干细胞培养显示粒单细胞集落、突发粒单集落及红系集落均减少。
本病诊断依据骨髓象检查结果。
(三)鉴别诊断
1.小儿白血病 该病也有全血细胞减少,但周围血中可发现大量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涂片可鉴别。
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该病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但反复进行尿液检查可出现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虽然可明显减低,但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