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诊断

(一)病史采集

1.起病情况 起病急,在2~3天内达高峰。在起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主要临床表现 剧咳,轻中度发热,发作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喘憋。

3.既往病史 既往是否有喘息病史。此外,为判断以后是否会发展为哮喘,应询问患儿有无湿疹、变应性鼻炎病史;家族中有无哮喘、变应性鼻炎患者。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可有烦躁不安。

2.呼吸困难情况 呼吸快而浅,有明显鼻扇及三凹征,严重病例出现苍白或发绀。

3.肺部特征 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气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喘憋时常听不到湿啰音,趋于缓解时可闻中、小水泡音、捻发音。严重时,毛细支气管接近完全梗阻,呼吸音明显减低甚至听不到。

4.其他 由于过度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增加及液体摄入不足,可伴脱水,酸中毒。严重病例可并发心力衰竭、脑水肿、呼吸暂停及窒息。

(三)门诊资料分析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四)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采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ELISA等检测病毒抗原。肺炎支原体可通过检测血肺炎支原体-IgM确定。

2.CRP 通常在正常范围。

3.胸部X线检查 可见不同程度肺气肿或肺不张,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纹理增粗。

4.血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查 了解患儿是否为特应性体质。

5.辅助检查 如PPD皮试、血生化检查等,以利于鉴别诊断和了解是否存在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血气分析 对存在呼吸困难患儿应行血气分析以了解有无呼吸功能障碍及有无呼吸性/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

(五)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哮喘患儿常有反复喘息发作,发作前可无前驱感染,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好,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此外,多有哮喘家族史。

2.呼吸道异物 有异物吸入史及呛咳史。必要时经胸部CT及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可确定。

3.粟粒型肺结核 可有结核中毒症状,PPD试验阳性,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以鉴别。

4.其他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应结合病史、体征及必要的检查做出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