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

二、治疗

(一)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①对症支持治疗。②控制喘憋。③控制感染。

(二)治疗计划

1.一般治疗

(1)环境及体位:增加环境空气湿度极为重要,一般保持在55~60。对喘憋较重者应抬高头部及胸部,以减轻呼吸困难。

(2)吸氧:轻症患儿可以不吸氧,有缺氧表现时,可采用鼻导管、面罩或氧帐等方式给氧。

(3)液体疗法:一般先予口服补液,不足时可以静脉补充1/5张液体。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可以根据血气检查结果补碱。

2.药物治疗

(1)镇静:由于镇静药有呼吸抑制作用,是否使用有争议。

(2)平喘:可用异丙嗪,1mg/(kg·次),肌内注射或口服,具有止喘、镇咳和镇静作用,但少数患儿可有烦躁、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沙丁胺醇加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吸入治疗也常常使用,对是否有效有不同看法,如果试用后病情改善,则应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的喘憋发作或其他治疗不能控制者,可采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但有人认为激素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无效。

(3)抗病毒治疗:较重者可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雾化吸入治疗,也有采用雾化吸入α-干扰素,但疗效均不肯定。

(4)免疫治疗:对于重症病毒感染可考虑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连用3~5天。静脉注射抗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VIG),一般用于RSV感染的高危人群。预防方法为在RSV流行季节,每月RSV-IVIG 750mg/kg,为3~5次;治疗方法为每次1500mg/kg。最近生产的抗RSV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多用于高危婴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并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预防效果确切。用法是每月肌内注射1次,每次15mg/kg,用于RSV可能流行的季节。

3.机械通气 对个别极严重病例,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能纠正呼吸衰竭时,可行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