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新生儿甲低筛查 本病在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故对新生儿进行群体筛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在先天性甲低出现症状、体征之前,但是血生化已经有改变时即做出早期诊断。由于出生时的环境刺激会引起新生儿一过性TSH增高,故应避开这一生理性TSH高峰,标本采集须在出生第3天以后进行。新生儿甲低筛查采用干血滤纸片方法。必须指出,测定TSH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继发于下丘脑-垂体原因的甲低无法诊断。由于生理指标的变化和个体的差异,新生儿疾病筛查会出现个别假阴性。因此,对甲低筛查阴性病例,如临床有甲低可疑,仍应提高警惕,进一步详细检查甲状腺功能。
2.年幼儿童甲低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甲状腺功能降低,可以确诊。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超声波检查和骨龄测定皆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1.21-三体综合征 又称先天愚型。患儿智能、骨骼和运动发育均迟缓,有特殊面容:眼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梁低、舌外伸,关节松弛,皮肤和毛发正常,无黏液水肿。染色体核型分析呈21 -三体型。
2.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 主要表现四肢短,尤其上臂和股部,直立位时手指尖摸不到股骨大粗隆,头大,囟门大,额前突,鼻凹,常呈鸡胸和肋骨外翻,指短分开,腹膨隆,臀后翘,X线检查有全部长骨变短,增粗,密度增高,干骺端向两侧膨出可资鉴别。
3.先天性巨结肠 患儿出生后即开始便秘,腹胀,可有脐疝,但其面容、精神反应和哭声等均正常,血T3、T4、TSH检查均正常。
4.黏多糖病 本病是由于在黏多糖降解过程中缺乏溶酶体酶,造成过多黏多糖积聚于组织器官而致病。出生时大多正常,不久便可出现临床症状。头大,鼻梁低平,丑陋面容,毛发增多,肝脾大,X线检查可见特征性肋骨飘带状、椎体前部呈楔状,长骨骨骺增宽,掌骨和指骨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