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搏
(一)概述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由心脏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冲动所引起,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早搏。早搏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可由疲劳、精神紧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起,也可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此外,药物及毒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心导管检查等均可引起早搏。健康学龄儿童有1~2
有早搏。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采集 小儿症状较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述心悸、胸闷、胸部不适。既往可有发作病史。
2.体格检查 扪测脉搏或心脏听诊可检测到早搏,早搏次数因人而异,同一患儿在不同时间亦可有较大出入。某些患儿于运动后心率增快时早搏减少,但也有反而增多者。后者提示可能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可能。
3.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1)常规12导心电图:在发作时检查能确诊。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一天内的心律,诊断阳性率及意义较大。
(2)其他检查:
1)窦房结心电图:可进一步明确房性/交界性早搏及窦房结功能。
2)二维超声心动图:了解有无心内结构异常或器质性病变。
4.诊断标准
(1)心脏听诊可听到提前的心搏之后有较长的间隙。
(2)心电图特点:
1)房性早搏:①P'波提前,可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异,但方向一致。②P'-R>0.10秒。③早搏之后代偿间隙不完全。④P'波之后的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如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则QRS波群可呈宽大畸形;P'波之后如无QRS波群,称为阻滞性早搏。
2)交界性早搏:①QRS-T波提前,形态、时限正常,亦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②提前的QRS波群前或后有逆行P'波,P'-R<0.10秒,R-P'<0.20秒,P'有时可与QRS波群重叠。③代偿间隙不完全。
3)室性早搏:①QRS波群提前,形态异常、宽大,QRS波群>0.10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②代偿间隙完全。③有时在同一导联出现形态不一,配对时间不等的室性早搏,称为多源性早搏。
5.鉴别诊断 根据室性早搏发生的基础,临床上又将室性早搏分为功能性早搏(良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器质性早搏)两类。
(1)功能性早搏:其特点如下。①多为偶发性。②无器质性心脏病,即通过查体和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有关的化验均未发现其他异常。③运动后早搏减少或消失,休息或卧床时早搏可增加。④心电图除有早搏外,无其他异常。⑤早搏多起源于右室,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2)病理性早搏:其特点如下。①心电图上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特别明显,其时限可>0.16秒。②早搏频发(≥8次/min),心电图上在同一导联其形态多变,呈多源性或多形性,多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四联律。③联律间期不等或甚短或并行心律性早搏。④有时提前出现的QRS波群落在T波上,此称R-on-T现象,可致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⑤早搏后常继以ST段或T波的改变。⑥运动后早搏增加。⑦心电图上有QRS波群低电压或几种类型的早搏同时存在。⑧早搏伴QT间期延长或PR间期改变。⑨早搏多起源于左室,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⑩通过查体、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或有关化验检查,多发现有心脏病的基础。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出现早搏时,应考虑药物中毒,应予停药。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累或紧张,停用可疑药物,避免接触毒物。必须针对基本病因治疗原发病。
2.基本药物治疗
(1)室上性(房性及交界性)早搏:大多数发生于无明显其他症状的小儿,一般不须治疗。如果有以下情况则须进行治疗:①器质性心脏病伴室上性早搏增多。②虽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较重自觉症状。③室上性早搏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之一:①普罗帕酮(心律平):用于心功能正常者,每天8~15mg/kg,分3次口服。②β1受体阻滞药:适用于活动、情绪激动或窦性心律增加时易发的早搏。普萘洛尔(心得安),每天1mg/kg,分3次口服。③上述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口服地高辛,或地高辛与普萘洛尔联合用药,亦可选用维罗帕米(异搏定)、奎尼丁、胺碘酮等。
(2)室性早搏:无明显其他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不需治疗。如果以下两种情况并存,有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而须用药物治疗:①有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证据。②出现复杂的室性早搏,如多源、成对或起始于T波或U波上的早搏。③早搏次数>10次/min,有自觉症状。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每天1mg/kg,分3次口服;普罗帕酮每天8~15mg/kg,分3次口服,也可选用美西律(慢心律),每天10mg/kg,分3次口服;胺碘酮每天10mg/kg,7~10天后减为每天5mg/kg;莫雷西嗪(乙吗噻嗪)每次2~6mg/kg,每8小时一次口服。如为洋地黄中毒者,除停用洋地黄外,首选苯妥英钠,每次3~5mg/kg,每天3次口服;并口服氯化钾每天75~100mg/kg。心脏手术后发生的室性早搏也可用苯妥英钠。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发生的室性早搏需长期服较大剂量的普萘洛尔,并避免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
(四)预后
本病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有些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早搏可持续多年,不少患儿早搏最终消失,个别患儿可发展为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应该指出,小儿时期绝大多数早搏预后是良好的。
(五)预防
避免诱发因素,如疲劳、紧张;对可能引起早搏的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要积极治疗和预防,注意电解质紊乱或药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