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心脏扩大,可见心搏动减弱(透视下),肺淤血(上叶肺静脉扩张,肺纹理增多、模糊,肺野透光度降低,肺门阴影增宽模糊)或肺水肿(以肺门为中心的对称性分布的大片状阴影)表现。
(二)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非创伤技术,它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性等优点。
1.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 为心脏每搏量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之比,即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与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之差,除以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是反映左心室泵血功能敏感的指标,是应用最广泛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之一。EF正常值为56~78
。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制定的指南,以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EF<55
为不正常,中度及重度异常分别为44
及30
。
2.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FS) 为左心室收缩时缩短的百分率,即左室舒张期末内径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之差,除以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其意义与EF相同。左心室收缩不完全同步或对称、室壁增厚、运动差异、室隔平坦均可影响FS的检测。FS正常值为28~38
,心力衰竭时FS降低(<25
)。
3.心肌做功指数 又称Tei指数,是用于评价心室整体功能(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指标。多采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的方法,亦可应用TDI技术测定Tei指数。测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强,且不受心率、心室几何形态和压力影响。根据脉冲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图和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图计算Tei指数。按照下列公式计算,Tei指数=(ICT+IRT)/ET。其中ICT为等容积收缩时间,IRT(IVRT)为等容舒张时间,ET为射血时间。Tei指数从出生至3岁之间有所下降,但3岁以后至成人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明显延长。
4.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测定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的二尖瓣、三尖瓣流速曲线呈正向双峰。第1峰较高,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称E峰。第2峰较低,出现在心房收缩期,称A峰。E波的峰值流速,舒张功能异常者常有E峰减低。A波的峰值流速,舒张功能异常者A峰增高。E峰/A峰的血流速度的比值,是敏感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舒张功能异常者E/A减低。二尖瓣血流E波减速时间(DT)正常值为(193±23)毫秒。舒张功能异常DT延长,可用于评价快速充盈率。
5.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 是采用特殊滤波装置将高频率和低振幅的血流信号删除而保留低频率和高振幅的室壁运动信号,并以色彩、频谱或曲线选择性地显示室壁运动的频率或振幅信息的显像技术。TDI可反映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
(三)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测定
目前主要采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和温度稀释法。气囊漂浮导管可进行心脏血管内压力(肺动脉压力,肺动脉楔压)测定,结合热稀释法测每分钟心排血量,并计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①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指数:每搏输出量即心脏在单位时间内泵出的血量,因为每搏量受体表面积影响大,故以单位体表面积的每搏输出量即心排血指数来估价心排血功能更为正确。②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可代表左、右心室后负荷,小儿患者常按体表面积计算,即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及肺血管阻力指数。③心室每搏做功指数:可反映心室的容量和压力做功。心肌收缩性能是决定心排血量的重要因素。左、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是衡量心室收缩性能的指标。
一般来讲,肺小动脉楔压反映左心前负荷,肺动脉楔压增高(正常值为2~14mmHg),提示肺淤血或肺水肿。而中心静脉压反映右心前负荷。
(四)脑利钠肽
脑利钠肽(BNP)是心肌分泌的重要肽类激素,心力衰竭时由于室壁应力增加,导致其分泌和释放增加。BNP循环水平升高与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心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时,患者循环中BNP水平升高,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心力衰竭的客观生化标记物。BNP水平有助于心力衰竭病情轻重程度和心功能的判断以及心力衰竭治疗的监测。BNP和NT-pro BNP两者以1∶1比例存在,故均可作为诊断标记物。NT-pro BNP具有更高的血浆浓度稳定性(半衰期为60~120分钟,生理活性相对稳定,冻存-70℃活性可保存数月;BNP半衰期为20分钟)。美国FDA已批准检测血浆BNP作为辅助诊断心力衰竭的方法。欧洲心力衰竭指南(2001年)建议以血浆BNP的检测作为筛选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以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