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病初数日应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血电解质浓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①尽早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②选用可穿透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高的抗生素。③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④剂量、疗程应足够。

(2)病原菌不明时的初始治疗:①青霉素+氯霉素疗法,青霉素,每天40万~80万U/kg,分4次静脉快速滴入,氯霉素,每天50~100mg/kg,每天1次;疗程为2~3周。应用氯霉素应注意不良反应,如灰婴综合征和骨髓抑制。②头孢曲松,每天100mg/kg,分2次静脉滴注,12小时1次,疗程为2~3周。原则是全疗程抗生素剂量不减。③其他抗生素有头孢呋辛或头孢噻肟,剂量每天2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同上。

(3)病原菌明确后的治疗: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2.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生素开始治疗的同时应用地塞米松,每天0.4~0.6mg/kg,分3~4次静脉推注,可在抗生素应用前15~30分钟或同时给予。疗程3~5天。

(三)降低颅内压治疗

早期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首剂可0.5~1.0g/kg,以后每次0.25~0.5g/kg为佳,可根据颅内压增高程度增加注射次数。但不增加每次的剂量,以免造成脑膜粘连、脑积水等并发症。疗程5~7天。

(四)对症治疗

包括处理高热、惊厥、休克等。脑性低钠血症者限制液体入量,适当补充钠盐。

(五)并发症治疗

1.硬膜下积液 积液不多,无颅内压增高的病例不需要穿刺。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穿刺放液,每次不超过30mL/侧。穿刺放液后可注射庆大霉素(1000~3000U/次),防止感染。每天或隔天1次。1~2周后再酌情延长穿刺间隔。个别患儿虽经反复穿刺放液,积液量仍不减少且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存在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摘除囊膜。

2.脑室管膜炎 疑有脑室管膜炎,特别影像学上有脑室扩大病例应及早脑室穿刺,控制性引流并每天注入抗生素。

3.脑性低钠血症 限制液体入量,适当补充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