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性口炎

三、真菌感染性口炎

鹅口疮(thrush):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炎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强,儿童期感染常称之为鹅口疮。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菌,其致病力弱,仅在一定条件下感染致病,故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

(一)病因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诱因有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诱因加上乳具污染,便可引起鹅口疮。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鹅口疮的特点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分布于颊黏膜、舌、齿龈和上腭表面。初起时呈小点状和小片状,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溢血。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痛,不影响吃奶,偶有个别因累及消化道、呼吸道而出现呕吐、声嘶或呼吸困难。细菌涂片和培养可帮助诊断。

(三)治疗

鹅口疮的治疗,主要是用碱性药物及制霉菌素。局部治疗,因为口腔的碱性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一般用2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2龙胆紫溶液或冰硼散,每天1~2次,数日后便可痊愈。若病变广泛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L涂患处,每天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