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小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制定和推广,使哮喘防治进一步规范化,并已见显著成效。但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全球已有3亿人患哮喘,死亡率徘徊不降,给儿童健康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负担,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之一,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共同参与形成的呼吸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使之对各种刺激物具有高度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平滑肌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广泛的不同程度的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有的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这些症状常在夜间或晨起发生或加剧。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由于地区和年龄的不同及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的差异,世界各地哮喘患病率相差甚大,如新几内亚高原几乎无哮喘,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上的居民则高达50。从总体患病率来看,发达国家(如欧、美、澳等)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一般在0.1~14。据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报道,1987年哮喘的人群患病率较1980年上升了29,该时期以哮喘为第一诊断的病死率增加了31。国内20世纪50年代上海和北京的哮喘患病率分别为0.46和4.59,至80年代分别增至0.69和5.29。90年代初期全国27省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患病率为0.11~2.03,平均1.0。10年后累计患病率达1.96(0.5~3.33)增加1倍。山东省调查不同地理环境中984131名城乡人群,儿童患病率为0.80,明显高于成人(0.49),均为农村高于城市,丘陵地区>内陆平原>沿海地区,并绘出了山东省哮喘病地图。但10年后济南、青岛两市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也升高1倍多。性别方面,儿童期男>女,成人则相反。年龄患病率3岁内最高,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首次起病在3岁之内者达75.69。呼吸道感染是首次发病和复发的第一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