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病理

二、病因病理

(一)病因分类

根据下丘脑-GH-IGF生长轴功能缺陷,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GH缺乏症,单纯性GH缺乏症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

1.原发性

(1)遗传:正常生长激素功能的维持,需要下丘脑GHRH的分泌到GH、IGF-1的分泌,受体效应都要完整,目前下丘脑-垂体-IGF-1轴的多种基因都已发现突变,导致功能障碍,包括与垂体发育有关的基因缺陷、GH、IGF-1的编码基因和受体基因,如PROP-1、POUIF1、GHRH、GHRH受体、GH、GH受体、IGF-1以及IGF-1受体等。

(2)特发性:下丘脑功能异常,神经递质-神经激素信号传导途径的缺陷。

各种先天原因引起的垂体不发育、发育不良,空蝶鞍及视中隔发育异常等。

2.继发性

(1)肿瘤:下丘脑、垂体或颅内其他肿瘤,如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以及错构瘤等可影响GH的分泌,造成GH缺乏。

(2)放射性损伤:下丘脑、垂体肿瘤放疗后,有一大部分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接受预防性头颅照光者也属于这一类。放疗和化疗引起典型的生长缓慢见于治疗1~2年后,由于GH缺乏,患者身高逐渐偏离正常。除GH缺乏外,亦可有TSH和ACTH缺乏发生。

(3)头部创伤:任何疾病损伤下丘脑、垂体柄及腺垂体均可导致垂体激素缺乏。由于这种病变是非选择性的,常存在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如在产伤、手术损伤以及颅底骨折等情况发生时。创伤还包括儿童受虐待、牵引产、缺氧及出血性梗死等损伤垂体、垂体柄及下丘脑。

(二)病理生理

1.生长激素基因 生长激素由腺垂体嗜酸性粒细胞分泌,其基因GH的表达产物含19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22kD,属非糖基化蛋白质激素,GH的半衰期为15~30分钟。人类GH基因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长臂q22~24区带,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GH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及移码突变等。

2.GH的分泌 在胎龄3个月内,垂体尚无GH分泌,其后血中GH水平逐步增高。至12周时,GH血浓度可达到60μg/L,30周时达130μg/L,以后GH浓度逐渐下降,出生时为30μg/L,以后进一步下降。GH分泌一般呈脉冲式释放,昼夜波动大,在分泌低峰时,常难以测到,一般在夜间深睡眠后的早期分泌最高。在血循环中,大约50的GH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结合,以GH-GHBP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3.GH的分泌调节 在垂体生长激素细胞中,GH基因的表达受三种下丘脑激素的控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刺激GH释放,生长抑素则抑制GH释放,以及Ghrelin的调节。GHRH和生长抑素的交替性分泌可以解释GH的节律性分泌。GH的分泌高峰发生在GHRH的分泌高峰,同时又是生长抑素分泌的低谷。GH分泌呈脉冲式,其高峰在睡眠期间。Ghrelin由下丘脑的弓形核产生,胃部也产生较大量的Ghrelin。GH的释放受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和体循环的Ghrelin水平的影响,饥饿能刺激Ghrelin释放入体循环,而进食能抑制Ghrelin释放入体循环。

4.GH与受体的结合 GH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相结合而发挥作用。GH受体是一个具有620个氨基酸的单链分子;GH受体有细胞外区,单体的跨膜区以及胞浆区。细胞外区的蛋白水解片段,循环于血浆中,充当为一种GH结合蛋白。与细胞因子受体族的其他成分一样,GH受体的细胞质区缺乏内在的激酶活性,而GH的结合,可以诱导受体的二聚作用和一种与受体相连的Jak2的活性,该激酶和其他蛋白质底物的磷酸化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5.GH的生理作用 GH的生理作用非常广泛,既促进生长,也调节代谢。其主要作用是:①促进骨生长。②促进蛋白质合成。③促进脂肪降解。④对糖代谢作用复杂,能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亦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⑤促进水、矿物质代谢。⑥促进脑功能效应,增强心肌功能,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6.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IGF-1为肝脏对GH反应时产生的一种多肽,这是一种单链多肽,由70个氨基酸组成,基因定位于第12号染色体长臂,含有6个外显子,IGF-1与胰岛素具有相当的同源性。血中90的IGF-1由肝脏合成,其余由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等细胞在局部合成。GH通过增加IGF-1的合成,介导其促进有丝分裂的作用。循环中的IGF-1与数种不同的结合蛋白相结合,其中主要的一种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50kD的复合物IGFBP3,IGFBP3在GH缺乏症的儿童中是降低的,但在因其他原因引起矮小的儿童中则仍在王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