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神经精神发育减退、肝大、红细胞数目减少,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一)病因

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肝、牛肉、肾脏、米糠、麦胚中;叶酸主要存在于绿色蔬菜中,肝肾酵母等含量也较丰富,母亲或小儿摄入上述食品较少即可造成缺乏维生素B12及叶酸。另外维生素C缺乏也可影响叶酸的形成。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采集 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儿,生后未及时添加辅食、辅食中含维生素B12和叶酸少、单纯羊奶喂养、有偏食及胃肠道疾病影响吸收等原因,均可引起。

2.临床表现

(1)症状:进行性贫血貌,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嗜睡,少哭不笑,哭时无泪,声音嘶哑,智力和运动发育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现象”。

(2)体征:面色苍黄或蜡黄,口唇和手足掌苍白,虚胖,头发稀黄,干枯无光泽,手、足、舌及头部颤动,舌系带溃疡,肝脾轻度肿大;心率快,心脏扩大,可听到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心力衰竭;皮肤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重者肌张力增强和腱反射亢进。

3.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MCV>94fl,MCH>32pg,MCHC正常。白细胞数可减少,粒细胞早期可见分叶增多,少数可见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减少。②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巨幼变,各阶段红细胞体积大,核染色质疏松,显示细胞核发育落后于细胞质,呈现“老浆幼核”现象。粒细胞可见胞体增大,巨核细胞可见分叶过多,血小板体积大。③血清维生素B12缺乏的检查:维生素B12定量,正常值为200~800ng/L,<100ng/L为维生素B12缺乏。血清叶酸定量正常值为5~6μg/L,<3μg/L为维生素B12缺乏。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尿甲基丙二酸增高也是诊断维生素B12缺乏的一个可靠指标。具备病史、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加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临床诊断;加骨髓结果及血清维生素B12缺乏的检查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 该病精神神经症状比较突出,需与脑发育不全鉴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首先表现为贫血,外周血中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而且有典型的中央淡染的大红细胞足以鉴别。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随着精神和食欲的好转,逐渐添加富含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和铁的饮食,直至达到人体所需要的饮食量为止。

2.对症处理 震颤严重者,可给少量镇静药;有感染者,应积极治疗;注意口腔护理;贫血严重者或贫血并有感染可给予输血治疗。

3.药物治疗

(1)对神经症状重者,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剂量为每次100μg,每周2~3次;震颤严重者可每天1次,每次100μg,连续2~4周,或至血常规恢复正常为止。

(2)对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5mg,每天3次,连续用2~3周后改为每天1次,至血常规恢复正常。同时服用足量维生素B6能加速神经症状的恢复。治疗后期需加铁剂,持续用1个月左右。

(3)对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用叶酸治疗,以防加重神经症状;对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者,需长期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每月肌内注射1次,每次1mg。

(4)对于抗叶酸制剂致病者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对于叶酸缺乏者,予叶酸5mg,每天3次口服,加服维生素C。对先天性叶酸吸收障碍者,口服叶酸量每天可达15~50mg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