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性口炎

二、病毒感染性口炎

病毒感染性口炎中,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的发病率最高。终年可以发生,以2~4月份最多,具传染性,可群体发病。

(一)病因

疱疹性口炎又称疱疹性齿龈口炎,由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发热性疾病、感冒、消化障碍以及过度疲劳等均可为诱因。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多见于1~5岁儿童。在疱疹出现前2~3天(潜伏期)患儿常有烦躁、拒食、发热与局部淋巴结肿大。2~3天后体温下降,但口腔症状加重,病损最初表现为弥漫性黏膜潮红,在24小时内渐次出现密集成群的针尖大小水疱,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环绕红晕,水疱很快破溃,暴露出表浅小溃疡或溃疡相互融合成大溃疡,表面覆有黄白色分泌物。本病为自限性,1~2周内口腔黏膜恢复正常,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疱底细胞、病毒分离和血清学实验可帮助诊断。

(三)治疗

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愈合。一般不用抗生素,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等。进食前为减轻疼痛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涂之。有发热者给予退热剂,患病期间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如给予高维生素高营养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口腔护理是必要的,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腐蚀性、酸性或过热的食品、饮料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