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应告诉患者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给予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当的温度与湿度等。

(二)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 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mg/(kg·d),口服或静脉滴注;或20mg含服,每2小时1次,3~5天为1个疗程。亦可试用双嘧达莫5mg/(kg·d),分2~3次口服,3天为1个疗程,或用麻甘颗粒、金振口服液、清热解毒软胶囊、黄栀花口服液或正柴胡饮等治疗。

2.抗生素类药物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小婴儿、持续高热、中毒症状明显者指征可以放宽。常选用青霉素类、第1代头孢、第2代头孢、复方甲基异唑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天。

(三)对症治疗

1.发热 体温38℃以内,一般可不处理。高热或有热惊厥史者应积极降温。可以乙醇擦浴,头部冷敷,冷水灌肠,推拿按摩。高热时可口服泰诺、托恩、巴米尔或来比林等注射、安乃近滴鼻、小儿解热栓肛门塞入,均有良好的降温作用。一般不常规用激素类药物治疗。

2.镇静止痉 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烦躁时苯巴比妥每次2~3mg/kg,口服,或异丙嗪每次0.5~1mg/kg,口服或肌内注射;抽搐时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60mg/kg灌肠,或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

3.鼻塞 轻者不必处理,影响哺乳时,可于授乳前用稀释后0.5麻黄碱1~2滴滴鼻。

4.止咳化痰 可用小儿伤风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金振口服液、消积止咳口服液、肺热咳喘口服液、强力枇杷露、百部止咳糖浆、止咳桃花散、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鲜竹沥、枇杷露等口服;咽痛可含服银黄含片、含碘喉片等。

5.中药 辨证施治,疗效可靠。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的感冒初期。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全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宜辛温解表。用藿香9g、菊花9g、紫苏梗6g、荆芥穗6g、连翘9g、生石膏15g,水煎服,或用小青龙汤、清热解毒口服液、麻甘颗粒等。风热感冒:多见于婴幼儿,发热重,出汗而热不退,鼻塞、流黄涕、面红、咽肿、咳嗽有痰,舌苔薄白或黄白,脉浮数或滑数。宜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表热重者用双花9个、连翘9g、薄荷6g、板蓝根9g、牛蒡子9g、生石膏15g;里热重者用双花9g、连翘9g、菊花9g、青黛3g、地骨皮9g、白薇9g、生地黄9g、板蓝根9g、生石膏15g。水煎后分2~3次口服,服药困难者可鼻饲,亦可直肠灌注,每天3次,每次30~40mL。轻症可用银翘散,复方犀羚解毒片、维C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金振口服液、肺热咳喘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