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小儿甲亢的治疗不同于成人,在口服药、手术切除及同位素碘治疗三者中,首选为口服药,一般需口服治疗2~3年;桥本病导致者可缩短些。疗法的选择应根据患儿年龄、病程、甲亢类型、甲状腺大小、药物反应、有无桥本病以及家长能否坚持治疗等。仅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或用同位素碘疗法。
(一)一般治疗
在疾病期间应注意休息,在读学生免修体育课。避免外来的刺激和压力,饮食应富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
(二)甲巯咪唑(又称他巴唑)
本药能阻抑碘与酪氨酸结合,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口服后奏效快而作用时间较长(半衰期为6~8小时),可按每天0.3~0.5mg/kg,分2次口服。用药1~3个月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心率降到80~90次/min,血T3、T4亦降到正常时可减量1/3~1/2,如仍稳定,逐步减至维持量,一般用药2~3年为宜。少数小儿用药后可能发生暂时性白细胞减少症或皮疹,停药即消失,严重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肝损害、肾小球肾炎及脉管炎等,虽属罕见,在使用中仍须仔细观察。粒细胞缺乏症多发生在服药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常伴有发热,故在治疗最初期间,应经常复查血常规,一旦白细胞低于4×109/L,应减少或停服抗甲状腺药物,并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如鲨肝醇、利血生及MG-CSF等)治疗。皮疹一般经抗过敏药治疗可好转,严重的皮疹可试用糖皮质激素。
(三)丙硫氧嘧啶(PTU)
除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外,同时还减少在外周组织的T4转化成T3,毒性与甲巯咪唑类相同,初始剂量为每天4~6mg/kg,因其半衰期较甲巯咪唑短,故需分3次服用。PTU被吸收后大多在血循环中与蛋白质结合,极少通过胎盘,不致损伤胎儿。
根据统计,治疗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每2年只有25的缓解率,因此药物治疗可能必须维持达5年或更久。如果复发,则通常在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并且几乎都在6个月以内。复发的病例需要重新治疗。13岁以上的患者、男孩以及甲状腺肿较小和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升高者,症状可能较早缓解。
(四)心血管症状治疗
如心血管症状明显者可加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作为辅助药物,减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心律快、多汗及震颤等症状,用量为1~2mg/(kg·d),分3次口服。
(五)其他
(1)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甲低、甲状腺肿大或者突眼更明显者,应加服甲状腺素,并酌情减少甲巯咪唑用量。
(2)对有药物过敏、粒细胞减少、甲状腺肿瘤、甲状腺明显肿大且服药后缩小不明显、服药后复发不愈者等,则有甲状腺手术切除治疗适应证。术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2~3个月使甲状腺功能正常。术前服复方碘溶液1~2周防止术中出血。自术前4天至术后7天,口服普萘洛尔1~2mg/kg,每6小时1次。手术后甲低发生率为50,少数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3)近来不少学者推荐甲亢用同位素碘治疗,认为简单、有效、经济且无致癌危险。治疗后甲状腺可缩小35~54
,但远期甲低发生率可高达92
。
(4)新生儿甲亢轻者不必用药,症状明显的可用丙硫氧嘧啶,重症加服普萘洛尔及对症治疗,必要时输液、加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