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关抗体,抗体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同时病毒感染后抗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上相关抗原相结合,均能导致血小板被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从而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而慢性型者除免疫因素外,还与肝、脾作用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但产生血小板的成熟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