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与建议
(1)该项课程开发符合国家、社会、家庭和儿童成长的需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放在七大民生项目之首,把学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对于教育普及的需求同优质普惠性资源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愿景由“有园上”到“上好园”的转变。国家、社会、家庭无不关怀着下一代生命的健康成长。3~6岁是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对幼儿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也是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怀,更是为幼儿未来人格形成和生命的质量奠定基础。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符合国家、社会、家庭和儿童成长的需要。
(2)该项课程开发符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精神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等基本要求与目标。因此,“尊重与关怀”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就是在遵循《指南》精神的基础上,围绕“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三个维度,将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环境、家园社区活动中,促使幼儿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建构。从自觉自悟到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用唤醒的生命力量去探知外界世界的丰富。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符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
(3)该项课程开发符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需要
纵观国内外课程开发现状,生命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大学阶段,而幼儿生命教育课程大部分围绕幼儿年龄特点形成研究架构、设计课程内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要体现与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内容的衔接性、活动形式的过渡性。幼儿生命启蒙教育充分体现与《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衔接性和学段性特点,从“尊重与关怀”这一核心价值出发,融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主要途径和课程分类于一体,致力于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教育经验。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符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需要。
2.幼儿园与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理解上的异同
依据研究结果,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了幼儿园开展生命启蒙教育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主要途径和课程分类。与《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3]有如下异同:
(续表)
3.幼儿园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维度
3~6岁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开始形成物体的永久性意识。因此,在这个阶段给予幼儿生命启蒙科学性和人文性教育,将对其未来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提供幼儿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体现促进幼儿生命启蒙基本发展的课程。蔡元培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育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强调基础性和前瞻性,以幼儿未来幸福生活指数为依据,围绕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三个纬度,强调开放式、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设计,通过一日活动的渗透、课程环境的布置、家园社区的实践,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大学》上讲:“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意思是:要顾念、理解上天赋予我们光明的禀赋,要弘扬自己天赋里的智慧与品德,所有这些宝贵的天赋潜能的开发与发展,都需要我们自己自觉彰明并将其显现出来。教育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唤醒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强调只有先修养好个人自身,才能造福国家有益社会,健全人格培养要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由家及国。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多少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去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自我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到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见微知著到触类旁通,从自觉自悟到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用唤醒的生命的力量去探知外界世界的丰富。因此,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第一个维度是:生命与自我。
我们要建立第一层关系,是与自己,第二层关系,则是与他人。哈佛的著名研究“TheGrant&GlueckStudy”告诉我们: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也好,还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人也罢,不管是光芒万丈,还是碌碌无为,最终决定内心是否有充足幸福感的,是我们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马可·吐温说过:“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互相争吵、道歉、发泄、责备,时间只够用来去爱。”我们人是社会的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与他人产生了互动式交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学会交往技能。浙大博士的自杀,着实让我们清醒:孩子若不懂与世界如何相处,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的。孩子掌握交往的技能对他未来融入社会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的第二个维度是:生命与他人。
《七堂极简物理课》中说:你所没有看到的远比你看到的要宽泛的多。[24]见过芸芸众生,学会宽容;见过天地之大,学会谦卑。地球的诞生,人类的出现都伴有一定的偶然性。世间自然万物之所以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因果。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其实受控于水;叱咤山野的老虎,其实受控于林;大展羽翼的飞鸟,其实受控于天空;堂堂皇皇立于万物之首的人类,其实受控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渊,时间之薮。洪水,海啸,地震,泥石流……在自然的暴力面前,我们的生命无异于蝼蚁般脆弱而渺小,只能祈求于上天的垂怜而幸存。我们人类只是宇宙中一个星球上的某种生物,与大自然是共生的关系。对孩子而言,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建立是何等重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眼界将影响到我们的生生后代。因此,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的第三个维度是:生命与自然。
4.幼儿园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定义及目标
(1)课程定义
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是以“守望孩子的未来”为教育视角,以“尊重与关怀”为教育理念,围绕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三大板块以及个性化“萌芽”课程内容,以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社区为主要途径,以体验与互动、共性与个性、家园与社区为实施原则,运用游戏体验,环境互动、个性关怀、情感迁移、实践演练为实施方法,通过同班教育和分层走班的教育形式,激发幼儿对自我、他人、自然的尊重与关怀,促进幼儿身心、个性健康和谐发展,为提升幼儿生存能力、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课程。
(2)课程总目标
幼儿能认识自己的身体、情绪,真诚友善的对待他人,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关怀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从而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3)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目标
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是从“尊重发展规律,关怀发展需求”出发,面向全体幼儿,围绕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三大板块教育内容,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生存能力,体现促进幼儿生命启蒙基本发展的课程。
(4)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子课程——萌芽园地目标
萌芽园地课程是指从“尊重个性差异,关怀个体需要”出发,围绕幼儿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板块的个性化需求基础上,针对不同幼儿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和提升的生长点,确定七大目标内容,开展个性化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经验的扩展、提升,尊重父母和教师的建议权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体现关注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
5.幼儿园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实施原则
在课程开展的全过程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1)体验与互动相结合原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要教育形式,创设真实情境为主要载体,激发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认知体验,鼓励幼儿与同伴、教师、环境积极互动。通过一日活动、课程环境、家园社区等实践多途径,体验生命的奇妙,感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优势互补,既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又关注不同幼儿个性化发展状态,拓展开放式、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设计,满足幼儿发展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要,把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家园与社区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生命启蒙教育具有长期性、生活性、渗透性等特点,特别重视家庭及家庭以外的环境氛围对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的影响力。因此,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与紧密性,并利用家庭、社区资源拓展幼儿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6.幼儿园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实施方法
(1)游戏体验法
游戏体验法是指幼儿通过游戏中角色扮演,与同伴产生交往互动。在游戏体验中感知自己与他人的相同与不同点。尝试根据他人的情绪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学习用恰当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表达自身的情绪和需求,感知交往礼仪和规则的重要性。
(2)环境互动法
环境互动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室环境和走廊环境。通过模仿操作、观察欣赏、游戏扮演等方法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以无声的环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感染幼儿,激活其对生命自我的认知,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对万物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3)个性关怀法
个性关怀法是指教师在实施生命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从“尊重个性差异,关怀个体需要”出发,发现幼儿之间的差异,关注幼儿个性化需求,通过个案观察分析、个别深入交流、家园携手共育、萌芽课程实施,关怀每个幼儿需要加强和提升的生长点,给与幼儿最适合的支持。
(4)情感迁移法
情感迁移法是指教师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产生尊重、关爱生命的情感的方法。情感迁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动作、技能、知识、情感态度都可以迁移。因此,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班级或高年级的幼儿或本人通过表演示范、交流心得的方法,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5)实践演练法
实践演练法是指幼儿参与各种情境性场景的模拟演练活动。教师借助各方资源,在室内、外各空间场地创设多种演练情境性活动环境,让幼儿在自然、仿真的环境中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人、事及紧急状态,在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克服困难,习得认知经验,锻炼个性品质,提升生存技能。
“‘守望孩子的未来’为教育视角,尊重与关怀幼儿生命健康成长”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就像一束阳光,洒向校园的每个角落。因此,幼儿生命启蒙教育并不仅仅是单列存在的课程,它将融入学校的所有课程环境、课程内容和教育行为,从深度和广度上将生命启蒙教育理念融入各领域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基础课程的拓展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