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策与建议

四、对策与建议

1.提升教师对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有教师持这两种观点:其一,因自身不了解生命教育内涵和不清楚生命启蒙教育对幼儿终身发展的作用,故而不知道如何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其二,认为幼儿当前阶段还不理解“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思想上达不到这一高度。

科研小组将采取个别访谈交流,提高教师这方面的认知水平。

2.激发教师参与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的兴趣

调查发现,有些教师之所以对本课程不感兴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清楚如何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缺乏参与课程足够的信心。

针对教师的这种情况,科研小组首先要做的是在思想上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借助学习的微型讲座、教师经验分享、现场观摩、小组研讨、搭班互评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3.建构满足幼儿整体与个体的课程框架

绝大多数的教师觉得在一日活动中,学习活动更适宜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因此,我们决定面向全体幼儿,创设幼儿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开设幼儿生命启蒙基本发展的共同性课程。通过一日活动的渗透,培养幼儿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考虑适应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着眼于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经验的扩展、提升,尊重家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体现关注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学校将开设选择性课程,强调“拉长补短”的教育契合度,为每一个幼儿创设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从三大维度与三大目标挖掘课程内容

以教师对幼儿生命启蒙教育内容的选择为依据,结合国内外科研资料,综合不同学者对生命教育涵义的阐释,我园将从“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三大维度着手,从总目标、分目标、基本目标思考挖掘课程内容。

同时,将学校“尊重与关怀”的核心价值观注入课程架构中,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生命启蒙教育课程。

5.开展以实践体验为主导的实施手段

基于幼儿年龄特点考虑,鼓励教师以“实践体验”的方法为主导,利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将认知、情感、行动三者结合,在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

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鼓励教师尽可能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在生活中发现与提出问题,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形式及空间,并在认知和实践的不断融合中,提升幼儿的生命态度和情感,积累生命的知识和经验。

6.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力

依据教师开展课程的难题和困惑,科研小组将进行各类针对性培训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师分析教学情的能力;提高教师设计目标的能力;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的能力;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演绎的能力……

7.提高教师实现家园共育的指导力

既然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在生命教育课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生命教育所起的作用,比重各占一半,表明教师对家长参与协助配合的需求度和认可度。因此,科研组需协同家教组共商对策,在全面知悉家长疑问的基础上,对教师指导家长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进行微课程培训。鼓励教师根据不同需求,为家长开展生命教育相关的专题讲座、报告或讨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生命启蒙教育的意义、内涵、内容、方法等,以期更好配合班级教师实现家园共育,有效促进生命课程的实施,收获更大的价值。

在我园构建“尊重与关怀”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伊始,对教师“知情意行”各项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与思考,是积极推动学校课程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