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与建议
课程活动方案的实施也要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灵活执行,实现课程实施园本化。
1.因资源不具备应对活动方案时,应删除、更改和时间调整处理
因地区气候差异、天气情况导致课程资源不具备而且也无法创设时,应当更改或者删除活动方案内容,以保证课程实施的真实性和操作性。如果时间节点不合适,应当调整活动时间,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表,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特色课程的实施与常规课程共同开展,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2.因幼儿实际情况不符,活动方案应该合并、分解、生成、重新设计
当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和需求不相符合时,应对原课程进行调整。
原活动方案太简单的,教师可以将相关的两个内容合并执行;原活动方案太难的,可以分解成两个活动进行;幼儿有新的需求时,可以生成新的活动方案;原活动方案教学组织形式不适应的,可以对活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
如大班的教学活动“劳动者的工具”,活动开展简单,材料不便幼儿操作,不能契合活动目标,可通过教研组讨论,增加活动难度及层次性,使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3.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
从调研中发现,由保教主任、科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专人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课后反思,但没有把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联系起来作整体考评。这种孤立的检查评价制度价值不大。
反思现有听课制度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可采取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预约听课的具体做法:管理者在听课前天中午通知被听课的老师,让她有一定的准备;在听课的当天中午该教师会把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的邮件发到听课者的邮箱,然后听课者结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与教师交流,分优点、缺点、建议三部分反馈给教师,尽量发现该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
4.加强园本培训,实现家园共育,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依托园本培训,深入理解《纲要》《细则》精神,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大课程观,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机融合,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有关信息,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探讨达成共识,使教师、家长接受新的理念。在班级课程实施中,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如学校开展相关的生命启蒙教育家长讲座,让家长对生命启蒙教育更加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问卷、幼儿问卷的调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选修课程,了解孩子的发展优弱势,因材施教,加强家长对孩子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意识,使家长真正成为育儿的伙伴。
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是将文本付诸实践的过程,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目的能否实现,关系着幼儿园育人目标能否达成。因此,只有充分重视课程实施管理的重要性,制订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开发课程实施管理和评价工具,统筹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课程实施环境,开展系统的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课程活动方案,才能使课程实施规范有序,才能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才能彰显课程特色,才能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范美蓉:承担提纲挚领,规划全篇基本骨架。
[2]卢叶:承担调查、统计研究数据,执笔。
[3]曾昵.亲近自然,关爱生命:基于幼儿园生态启蒙教育基础上的生命教育初探[J].华夏教师,2016(12).
[4]陈小敏.浅谈幼儿园生态课程游戏化[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文集9[C].2018.
[5]施琼.浅谈生态教育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