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访谈情况分析
(1)课程实施管理部门的职责。课程领导小组制订全园的课程实施检查考核计划;开展课程实施培训活动;指导并监督教师的工作,如课程实施计划、备课、教学具制作、环境创设、效果考核等;对教师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优秀成果给与适当奖励。课程领导小组成员需进一步完善,根据课程的实施方案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形成管理网络。
(2)课程推进小组根据本园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制订相应的管理工具,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共设计三类管理表格:课程实施计划表格、课程实施过程表格、课程实施评价表格。还需将各类工具表格进行年龄段分层,增加终期性评价表。
(3)课程评价小组,定时对幼儿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综合不同评价主体(教师、管理层、家长等)的评价结果,对幼儿实施动态评价。还需增加专家评价,对参与课程的教师和幼儿进行定期的发展评估。以进一步了解课程实施效果,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实施课程管理提供依据。
(4)环境创设小组合理规划园内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创设具有课程特色的园内环境;开发利用班级环境资源,创设生命启蒙教育探索区;发挥校园环境的潜在教育意义,通过家园QQ群、家长学校等形式来争取家长资源,让家长明白课程的教育价值,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5)不同层面的教师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课程管理小组开展针对性的讲座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结合我园校本研修特色,由园长、骨干教师、科研组长等教师开展课程相关微讲座。
培训方式多样,例如,开展课程目标理念、体系结构的培训;“教师如何开展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站在他山看“生命启蒙教育”;以“尊重与关怀”为核心的幼儿生命启蒙教育;“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开展生命启蒙教育”等讲座。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训方式主要有集中培训讲解、阅读沙龙、自学等。
课程管理小组还开展课程知识技能的培训。如学习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目标、规范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教案撰写、“生命启蒙教育”相关案例撰写等科研培训会议,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素养。培训方式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班组内困惑解答交流、教案撰写评比、制作课程主题包、“以老带新”一对一指导等方法实施。一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反思者,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将课程推进落到实处。
课程管理小组又开展课程实施组织能力的培训。如让教师熟悉和适应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提升课程实施组织教学能力。培训方式主要有教学观摩研讨、经验交流、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并推荐教师在区级、校级层面进行生命启蒙教育集体教学活动的公开展示活动。
2.问卷结果分析
“幼儿生命教育情况家长问卷”前、中测数据对比分析:
(1)对生命起源的认知
前测对于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92.48%的幼儿认为“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知道生命由“爸爸的小蝌蚪和妈妈的蛋结合在一起出现”的为4.9%。
中测对于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90.84%的幼儿认为“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知道生命由“爸爸的小蝌蚪和妈妈的蛋结合在一起出现”的为5.39%。
数据显示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幼儿对生命起源和形成有进一步地提高,但效果不显著。
(2)对性别的认知
经过前中测数据对比,不同认知方式的数据逐步接近,幼儿对于性特征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图1)。不单单只通过某一特征区分性别。
图1 幼儿性别认知前测与后测数据对比图
生活常识(见表1、表2):
表1 幼儿对基本生活常识的认知(前测)
(续表)
表2 幼儿对基本生活常识的认知(中测)
关于生活常识方面,数据成上升趋势,说明幼儿对生活常识的掌握通过一系列课程学习后,生活习惯有明显地改善。
安全常识(见表3、表4):
表3 幼儿对基本安全常识的认识(前测)
表4 幼儿对基本安全常识的认识(中测)
幼儿关于安全常识认识的数据对比变化较大,尤其是“火灾蹲下身子走路”“用湿毛巾捂嘴”等火灾自救方法的掌握。不少幼儿知道了“不是所有的火都能用水扑灭,要看不同的情况。如果是油着火了千万不能用水救火”的道理。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4)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
在观看并听家长叙述残疾女童用脚生活的图片后,前测有25.16%感到感动敬佩,而中测的数据则达到72.24%。数据表明幼儿在对待生命的认知和态度上怀有尊重、珍惜之情。在问及“对于需要捐出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帮助残疾女童”时,前测有63.73%的幼儿表示欣然愿意,中测也提升到67.12%,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也表示出积极的态度。
(5)环保意识
在“环保小常识”一问中,前测有61.44%的幼儿完全知道环保袋,中测数据提升到69.81%。前测幼儿对于“节省画画纸张”“废旧电池单独回收”“树木可以净化空气污染”等方面的知识都不清楚,中测数据超过半数。这说明幼儿对于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
通过前、中测试问卷中部分幼儿测试数据的对比,发现课程实施内容是有效的。但目标达成度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