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教师参与课程的认识情况分析

(1)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的认识

如图5所示,42.5%的教师表示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内涵基本了解,52.5%的教师不了解;有2.5%的教师表示对生命教育非常了解,另有2.5%的教师表示对生命教育很不了解。由此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意义和内涵都处于一知半解和懵懂状态。

img

图5 调查对象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的认识

(2)教师对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的了解

如图6所示,在被问及对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是否了解时,62.5%的教师表示不了解,30%为基本了解,5%的教师表示很不了解,仅2.5%的教师表示了解。可见,我园教师对什么是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这门课程基本都不太了解。

img

图6 调查对象对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的了解

2.对教师参与课程的情感态度情况分析

(1)教师对幼儿园阶段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的认同度

依据教师是否认同幼儿园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调查显示(表1):27.5%的教师很认同,37.5%的教师表示认同,35%表示基本认同。

表1 调查对象对幼儿园阶段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的认同度

img

如表2所示,当问及“您觉得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是否对孩子终身教育有帮助”时,25%认为很有帮助,30%认为有帮助,45%认同有一定帮助。

表2 调查对象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对幼儿终身教育帮助的认同度

img

当问及“是否认同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时,表3结果表明:35%很认同,32.5%认同,32.5%基本认同。

表3 调查对象对开展生命教育占据的地位及作用的认同度

img

由此说明,虽然我园教师对生命启蒙教育课程还不太了解,但对学校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以及该课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意义都比较认同,且对教师在课程开展与课程实施中的自我认同度高,有助于学校课程的积极建设与全面铺开。

(2)教师对幼儿园阶段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的参与度

图7统计显示:82.5%的教师从未参与过生命教育相关培训,7.5%的教师表示参加过1次,2.5%的教师表示参加过2次以上相关培训。但在调查“是否意愿参与课程培训”时(图8),45%的教师表示很愿意,42.5%为愿意,12.5%为基本愿意。可见,100%的教师对参与这门课程充满着兴趣和期待。

img

图7 调查对象参与培训次数

img

图8 调查对象参与课程培训意愿情况

在选择“教师、家长两者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比重占多少”时,表4显示62.5%的人认为教师和家长比重各占一半;17.5%认为以教师为主,20%认为以家长为主。教师一致认为,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参与者。这也整体反映大部分教师在参与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课程中,对家长共同参与以及协助配合的意愿和需求。

表4 调查对象对教师、家长在幼儿生命启蒙教育中比重的认同

img

3.对教师参与课程的行动思维情况分析

(1)适宜的环节

通过“您觉得一日活动(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哪些环节更适宜开展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调查发现:95%的教师认为学习活动最为重要。而在教师访谈中,绝大数教师也认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的一个主要渠道,有利于整体幼儿获得系统的经验。围绕生命启蒙教育课程总目标、分目标、年龄段目标,教师可精心设计和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组织、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更宜于幼儿掌握生活常识,学习自我保护技能等。

(2)主要的内容

为了更客观、有效地构建课程内容框架,问卷对教师进行了生命启蒙教育课程内容选择地筛查。如图9所示,100%的教师选择“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作为首要内容,92.5%选择“认识和了解身体”,52.5%选择“知道自救及救人的方法”,少部分人选择“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

img

图9 调查对象对生命启蒙教育内容的了解

由此可见,教师对生命本质的认知,是基于对生命核心意义的认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人类和其他众多生命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价值生存着。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生共融、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让幼儿从小了解这个生命系统,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然后,由大到小,由我及彼地逐步建构生命课程框架。

(3)有效的途径

如图10所示,95%的教师认为,家庭教育与社会实践为课程实施有效途径,和占90%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学习、生活、游戏、运动)不分伯仲;其次,环境引导为72.5%。

img

图10 调查对象对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途径的了解情况

由此表明,教师都认为幼儿生命启蒙教育不能单依靠幼儿园内学习,家庭与社会也是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不仅可以利用集体教学、角色游戏、个别化活动、室内外运动中渗透生命启蒙教育内容;也可组织家长参与家长会、家长讲座、家长微课程、分层约谈等,让家长初步了解幼儿生命教育的进程,协助学校共同实施课程的教与学;或者通过学校或家庭组织各类社会实践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启发与引导。

(4)有效的方法

如图11显示:87.5%教师觉得实践体验更为重要,80%的教师选择“情景演绎、故事讲解”,57.5%的教师选择“环境引导”,三分之一的教师选择幼儿自主探索。

教师的选择是立足于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来说,生命启蒙教育的知识、经验较抽象、不易理解。幼儿年龄特点表明,通过某些亲身实践,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同深受。而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经验。再次,学校环境,也可以更好地刺激幼儿感官。相对来说,自主探索更适宜大班幼儿。

img

图11 调查对象对实施幼儿生命教育方法的了解

(5)合理的时间

如对课程开展的时间选择,多数教师觉得每周一次集中开展生命启蒙教育活动更合理。这样不仅确保常规性课程开展时间,也能与常规课程有效融合。

具体时间安排:

共同性课程(各班自主):单周周五上午为各年龄段学习活动时间,大班为30分钟、中班为20分钟、小班为15分钟。

选择性课程(走班制):双周周五下午为角色/个别化或活动室时间,大班为30分钟、中班为25分钟、小班为20分钟。

(6)难题与困惑

如图12所示,95%的教师选择“实施方案的设计”,62.5%的教师选择“实施途径的选择”,60%的教师选择“实施方法的运用”,20%的教师选择“实施时间的确保”。

img

图12 调查对象对生命启蒙教育内容的了解

就参与人员背景信息调查数据统计情况看,因我园大多数教师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目前基本处于成长期或见习期阶段。一方面对生命启蒙教育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教学经验相对薄弱,自主研发活动能力有限,故对实施方案的设计存在困惑最多,而实施方案的选择及实施方案的运用退而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