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案例一

小硕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同时他又是一个内向而又胆小的男孩。还记得刚来幼儿园时,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虽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大声哭喊,但总是细声细语地哭个不停,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儿园里,话不多,大多数都是默默无言的。这学期刚开始,小硕几乎不与同伴交流,也很少主动参与游戏,从不回答问题。

经家访了解,小硕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生活上的一点点小事都是奶奶一手包办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差,依赖性强。平时出去玩时,父母怕他会受伤,总是规定了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玩,不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把他重重围在自己的保护圈内。由于家庭过份的保护,造成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性格胆小,缺乏自信心。此外,小硕奶奶经常让他一个人在家中独自玩,很少与其他同龄人交流、游戏。即使带他出去玩,奶奶也时刻陪在他身边,从而造成其他孩子也不愿与小硕一起玩的情形。家长过度的保护,使他失去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小硕慢慢地形成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伴交往,也不敢说的性格。

在与小硕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家长意识到家中对孩子过于“溺爱”,表示将极力配合老师工作,共同让小硕变成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教师建议家长多花一些时间在小硕身上,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同时,也建议家长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充分创设孩子交往的环境,教给孩子交往中需要的礼貌用语及待人接物的规则等。通过家园一致,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引导,小硕在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在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他那灿烂的笑容、听到他那甜蜜的问候声;在游戏活动中经常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上课时也能主动举起小手回答问题;有时在游戏活动中,他会主动地跑到教师的身边来说:“老师,……”,看到小硕的进步真是喜在心里。

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使孩子失去锻炼和交往的机会,造就一些孩子特别内向、胆小的性格。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作为家长和教师,应以更多的爱去关心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磨练他们,提高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与同伴交往,融入集体,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