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我们班每天在放学前,都会发放一个乖宝宝贴纸,鼓励幼儿在园表现。幼儿得到乖宝宝贴纸之后,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心情会特别好。这天爷爷来接彤彤,彤彤很高兴地说:“爷爷,你看,今天我有小贴纸哦!你可以奖励我吃一颗巧克力么?”彤彤爷爷一脸不屑:“这个丢掉,什么东西呀,要来干嘛!爷爷带你回家了,我等一下还有事情呢,快一点!”彤彤耷拉着小脑袋跟着爷爷回家了。
我发现:其实彤彤非常重视这个小贴纸,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建议彤彤家长,可以把这个贴纸保存起来贴在日历上,当奖杯、奖牌一样保存,集齐多少个可以在家长那里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行为表示对幼儿进步的关注,激励幼儿再次得到奖励。彤彤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于是和彤彤爷爷奶奶沟通,一定要保护好彤彤的乖宝宝贴纸。一段时间后,彤彤爸爸妈妈反映:孩子有了自己的是非观,会客观的评价爸爸妈妈做的哪些事是不正确的、哪些是正确的;现在每天都很早起床,再也不迟到了……这一系列的进步都是家长和教师沟通后的转变结果。
生命启蒙教育分三大模块: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自然。将这三个生命启蒙教育模块的内容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需要教师多和家长沟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教师要掌握好沟通的技巧,仔细倾听的诉求,从家长的角度沟通,才能获得家长的信任。
首先,尊重和信任家长,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位家长。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距,每个教师都应该放下“教育专家”的架子,学会与任何类型的家长交流,对他们一视同仁。如案例一,家长非常焦虑,教师在和他沟通的时候,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平等的概念,以尊重、虚心的态度与他沟通,尊重他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然后再想办法激发他的积极合作的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从而达成共识。
第二,肯定幼儿,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触及到孩子的缺点。而对家长来说,他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美。哪怕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兴奋不已,对幼儿也倍加关爱和奖赏。而当家长听到老师“告状”时,就不会那么理智了。他们会对幼儿“横眉冷对”,大声训斥,有的甚至粗暴地当众打骂幼儿,极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家园沟通。
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犯错是正常的。作为教师,首先应采取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不足,设法使孩子理解存在的问题。接着,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注意说话的态度、语言的技巧和分寸,尽量积极地、正面地、具体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尊重家长,真诚地帮助他们认识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减少单纯的“告状”。可以采用先扬后抑,先肯定优点,后点出不足的方法。这样,家长也能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
如案例二,幼儿其实并没有生病,但是教师一味强调这一点,反而让家长怀疑教师是否关注他的孩子。可以先从如何增强幼儿体质开始沟通,再慢慢循序渐进,帮助家长了解增强幼儿抵抗力的方法。
第三,教师要了解家长和幼儿的需求,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
案例三中,教师建议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得到的奖品,对幼儿的进步及时给与赞赏和鼓励,并且说明这样做的教育依据和益处。一个小小的建议,幼儿收获良多。以往教师经常和家长说,要重视幼儿的是非观念、要有积极向上爱学习的热情。但是家长对如何重视、如何鼓励幼儿的方法不是很了解。所以建议、指导他们如何建立幼儿的自信心,无形中对家长的家教水平起到启示与提高的作用。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其实存在很多的随意性和盲区,作为专业型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成为良好家庭教育的实施者。
总之,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家园沟通,才能达到保教工作的实效,才能真正为幼儿的生命成长搭起一座坚实的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