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自救:救人救己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突袭神州大地,疫情风波致使餐饮、旅游、航空、影视、房地产、商业零售等行业遭受重创,大型地产商情绪出奇一致地悲观,而万达在这场疫情中又一次上演了一场漂亮的教科书式自救。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万达比万科(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恒大(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传统房地产企业受疫情影响更加严重。万科、恒大楼盘出售暂时停滞,但至少疫情过去后房子还会卖出去。
而万达做的是商业地产,不仅是房子卖不出去,全国300多个万达广场没人光顾,损失的才是真金白银。比如万达影城的客流量几乎一下子降到了零,且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恢复。但王健林没有吭声,更没有叫苦,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首先想到的是万达广场里成千上万的商户。当万达商管集团宣布为所有商户免租36天之期,全国一片拍手称赞之声,万达的这一义举也掀起了全国房东免租助力抗疫的热潮。
万达广场的收入源于商家,如果商家都倒闭,也就没有人愿意去万达了,而一个没有人气的万达广场,就真的只是一个“广场”了。免去将近40亿元的租金收入,万达似乎损失不小,但换来的却是万达商户的信心,只要商户有信心,万达就会渡过这次疫情的难关。
万达通过开仓济困的方式,将万达广场从短暂的沉睡中激活。万达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救自己,而是怎么救助下游成千上万家的商户。先有利他,后才利己。
我们见过了太多企业的成功案例,也看到了太多盛极一时的企业陷入危机无法自拔,我们很少能看到一家成功的企业在遇到巨大危机时逆转困境的案例。而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再一次给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幕教科书式的危机应对案例。
危机处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确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因为危机虽不会经常来,但一定会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泥坑之中。在和危机的“斗争”之中,管理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此,所以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态。一旦顾此失彼,新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毕竟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而且危机处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管理者的意志和体力都面临巨大考验。掌握了如此多资源和权力的管理者尚且如此,那些普通员工的状况可想而知。危机处理很容易将组织拖入无序的状态,因为所有人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齐心协力,尽快将危机消除,不得有丝毫的懈怠,那么平时的正常工作时间肯定要受到挤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会降低不少。因此管理者要避免陷入泥坑之中,贻误危机处理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损失。在企业遇到危机时,应按照以下四条原则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