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之十一 做轻公司

洞见之十一 做轻公司

你知道吗?苹果在国内每卖出一部iPhone,都要给一家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的公司上交300多元人民币,这家公司是何方神圣,连苹果都得乖乖交钱?它就是美国的高通!商界将这笔钱戏称“高通税”。高通是一家卖芯片的公司,但凡用到它芯片的公司都要交高昂的授权费,之所以能收这么高昂的授权费,就是因为高通几乎拥有芯片的各种专利。这种专利可不是机器、设备及厂房这样的重资产、大家伙,它是一种科技含量极高的资产,这种资产就是非常昂贵的轻资产。能如此轻松赚钱,似乎是每个公司梦寐以求的事儿,也使得很多重资产公司都想从重资产模式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那么什么是轻资产模式?什么又是重资产模式?二者又有何区别呢?

所谓重资产模式,就是你把资金投到厂房、机器、设备等为企业赚钱的经营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重资产大多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展现的,属于非流动资产。很多传统制造业就是一种重资产模式,因为它的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由于这些固定资产都看得见摸得着,所以也称有形资产。那么土地算不算固定资产呢?在欧美大多数国家,土地是私有制,当然列入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中国由于土地是公有制,企业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所以土地在中国不能算作企业的固定资产,而是作为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

传统制造业就一定是重资产模式吗?也未必。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8%左右,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联想集团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只有9%左右,跟苹果差不多。苹果和联想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类到制造业里去,但都不是重资产模式,因为它们的固定资产占比很低,连10%都不到。那如此低比例的固定资产是怎么制造出那么多享誉全球的产品的呢?其实,这都是以更为智慧的供应链整合的方式进行的。富士康就是苹果的代加工生产商之一,富士康赚的钱连苹果的十分之一也未必有。

为什么苹果和联想自己不生产?其中至少有两个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和降低风险。苹果把自身的固定资产投入转移到富士康,因而苹果就无须为固定资产投入大量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比例。

轻资产模式可以降低固定资产减值的风险。因为电子消费品行业技术进步快,而且经常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导致对行业原有产品完全更新换代的频次极高。苹果的智能手机就是对传统手机的一种颠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机不仅存在销量问题,更致命的是它背后的生产线及其设备面临着被淘汰和资产减值的风险,而这会大幅降低企业价值。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诺基亚(芬兰一家科技公司)投资了一个500万的生产线来生产传统手机,计划用五年,年折旧100万,那么这条生产线正常使用两年以后,折旧一共是200万。本来这条生产线还剩下300万的价值,但这个时候iPhone问世,传统手机失去了市场,无法再继续生产,这条生产线不到5年就被提前彻底淘汰,那么剩余的300万就成为了沉没成本。这就意味着原来预期的收入和利润根本没有完成,这也是许多传统重资产行业在技术革新年代发生重大亏损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原来既不是物流企业也不拥有任何一家物流企业的菜鸟物流,在短短7年时间里能够迅速成长为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除了阿里巴巴本身的背书及其对技术和研发的投入与重视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菜鸟采取的是轻资产模式。

所谓轻资产模式,就是你把钱投到产品研发、品牌运营、市场营销、客户体验等为企业赚钱的经营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轻资产大多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展现,属于非流动资产。例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所、审计所、设计研发公司等就是轻资产模式,它们以人力资源为主驱动力,固定资产很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脑加电脑。此外以互联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大多也是轻资产模式,包括平台类的互联网公司大多也是轻资产模式。对个人而言,你的IP、人设等也都属于无形资产。因为这些资产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物形态。

其他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版权、商标、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通常这类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为什么辉瑞的药价格那么高?因为有专利保护。与固定资产类似,无形资产也有折旧和减值。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Robert Woodruff)对可口可乐的品牌曾经有一段描述,他说可口可乐的所有工厂即便一夜之间全被大火烧毁,不用多久就可以通过“可口可乐”这个金字招牌重新恢复生产与运营。这背后充分展现出可口可乐卓越的品牌信誉,这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所谓创业把公司做轻就是以客户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以客户体验为导向而进行的创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团队及经验积累的前提下,更应该把公司做轻。创业公司的资产属性已经从土地、厂房、设备等重资产转变为流量、粉丝、市场、品牌等轻资产,产品和服务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成功要素。在创业初期,要想办法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人员关系、办公形态和组织形式也要尽可能做轻。我一直都非常反对创业者一开始就把最为宝贵和稀缺的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上。放眼全球,不管是你所销售的产品,或是所提供的服务,不可能是你一家的独门生意,同质化的产品市场上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很多工厂又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的问题,如果你找他们进行战略合作,这样的资源整合不但优化了整个供应链体系,还实现了产、供、销多赢。当你准备开始创业,初期没有产品都没关系,先根据自己的IP去积累客户,当拥有大量的用户资源后,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去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把你前期的用户变成客户,这样的模式就更轻了。

把公司做轻,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一种新时代创业的方法论,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也是深刻理解了当下的外部环境、市场环境及竞争环境下更为智慧的战略取舍。过往的创业是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未来的创业一定要以人为导向;过往的创业是以重资产高投入为竞争方式,未来的创业一定是以大规模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为竞争原则。把公司做轻并不是为了偷工减料,更不是坑蒙拐骗,而是把资源和精力聚焦在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深刻洞察到客户的痛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去解决这些痛点,从而创造出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价值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