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概念的诞生

共享员工概念的诞生

共享员工起因于盒马鲜生和西贝的一次偶然合作。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被采访时称,疫情致使西贝两万多名员工待业,西贝一个月成本支出达1.5亿元,如果疫情在短期内无法控制,西贝坚持不了3个月。此时,十多亿人宅在家中,对生鲜等日用品送货上门的需求激增,盒马鲜生面临着严重的人员短缺问题。看到文章的盒马鲜生北京总经理李卫平,闪现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借用西贝等其他餐饮业的闲置员工,既解决盒马人员短缺的问题,也为疫情时期艰难的餐饮企业减少人力负担。盒马鲜生隔空喊话云海肴、青年餐厅,约请餐饮业的员工“临时”来到盒马工作,共享员工的模式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随后,餐饮业、零售行业也纷纷发布“人才共享”计划,减轻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问题,解决疫情时期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生鲜传奇、沃尔玛、京东等多家企业相继推出共享员工模式,临时歇业的员工可提交申请报名,要求相符即可上岗工作。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企业也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计划招收第一批“蜂鸟快递”骑手一万名,餐饮企业商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推举员工报名成为骑手。

苏宁物流也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向受到疫情冲击、工作遭遇短暂影响的人群,提供了各种仓内分拣、包装,小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分布在全国46个城市的苏宁物流中心及350个城市快递站点,依据报名人员所在地区和个人工作意向就近分配。苏宁物流的共享员工计划,一是更好地为受停业影响的人群提供了短期的灵活工作选择,二是缓解了一线岗位的人员紧缺,特别是满足了苏宁小店、家乐福等1小时内日用品送达的骑手补充需求。共享员工已变成苏宁内部行之有效的员工配合体制和工作机制。

房地产行业也加入共享员工的行列,为受疫情影响停产或裁减人员的企业员工,如酒店旅游、餐饮、民宿等行业的放假员工提供就业机会,提供了物业小区秩序维护、管家、工程维修、保洁等工作机会。

共享员工概念很好理解,就是A企业经营困难,员工闲置待业,此时企业会面对巨大的人力成本开支,企业员工也处于待岗状态,收入降低;而B企业刚好有迫切的用人需求,A企业就把闲置待业人员短时间租借给B企业。共享员工的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分配,也是特殊时期企业遇到危机而积极自救的一次革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