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关于卫生健康的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卫生健康的主张

图1-2 《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的卫生健康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卫生健康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立场和远大理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理论营养。

马克思主义认为,医疗卫生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目标之一是通过争取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卫生状况,来保障劳苦大众的生命健康。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心无产阶级的卫生状况,号召工人们也有权利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有权享有医疗服务。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医生应当把“保护健康”作为根本目的,应当“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13],强调卫生工作应当主要是服务于无产阶级劳动者的,主张要从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卫生状况,提升工人的健康水平。

中国共产党关于卫生健康的主张不但源自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理论,还源自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人民健康素质的认识和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贫病交加生活状况的现实关切。陈独秀很早就发文批评中国青年体质虚弱,难堪重任,“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国民,将何以任重而致远乎?”[14]1912年6月和1913年4月,李大钊发表了体现自己初步政见的两篇文章《隐忧篇》《大哀篇》,把“工困于市,农叹于野”[15]的状况作为社会六大隐忧之一加以论述和分析。1917年,毛泽东就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体育之研究》的论文,发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呼吁。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16]。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工业无产阶级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17]。而中国农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民,作为半无产阶级者,则“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18]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的初心和肩负的神圣使命,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不懈地奋斗着。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方向一致、目标一致,为中国人民谋健康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卫生健康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从掌握革命武装、实行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实现局部执政后,迅速将自己的卫生健康初心付诸实践,转化为现实,切实解决劳苦大众的就医防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