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改的是体制机制,创的是活力能力,不仅是从国家层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而且对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14多亿人口的大国,要满足全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与健康需求,不以改革的方式、不用创新的模式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就是要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健全,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面前,中国这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面临的难度和挑战远远大于许多发达国家。改革之难,超乎想象,但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赢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场攻坚战。因此,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市医改的经验,强化改革系统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统筹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种种不治之症才一个又一个被攻克、被战胜,人类在疾病面前越来越自信从容,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生命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责任、尽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我一直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经费投入,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界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疫情提供了科技和决策支撑。成功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临床救治药物、检测设备和试剂,研发应用多款疫苗,科技在控制传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药物研发、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在,筑牢人民健康的堤坝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