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生产,保障供给
无论是在战场上缴获、从白区购买,还是当地采集,苏区药品和医疗器械都远远不能满足军民的需要,因此不得不自行研制生产。1932年初,中革军委总军医处决定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卫生材料厂,由唐义贞兼任厂长。材料厂创办之初,规模小,工作人员少,只能简单配制一些合剂。唐义贞不仅从地方征招、雇请药工师傅,还从俘虏中留用懂制药技术的人员,充实技术人员。
起初,卫生材料厂主要加工生产医疗急需的消毒纱布、棉球和棉签等。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原料供不应求,唐义贞便发动职工把已经使用过的旧纱布、棉球、棉签收集起来,洗干净后再消毒加工,供医院使用,同时利用招募来的药工技术人员,因陋就简,大量加工膏、丹、丸、散类中草药品,如安福消肿膏、龙胆丸、八卦丹、柴胡丸、五岭丸、几沙苏丸、黄连酊、硫规丸、赤痢丸等。这些丸剂因携带、服用方便,治病效果又好,深受苏区军民的欢迎。
1933年,卫生材料厂迁往瑞金城郊叶坪新院村后,设有酒精、敷料、药品、水剂、器材等5个车间,并设立了多个分厂,规章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1934年5月1日,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卫生材料厂报批成立了药品材料检验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该厂药品和材料的研制、生产、使用进行检验与监督。
卫生材料厂的创办和发展,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基本解决了中央苏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1933年6月和9月出版的《红色卫生》报第2期与第3期分别报道,红色医院消耗最多之棉花、纱布、凡士林三种,我们卫生材料厂已能制造,该项材料,已不感觉困难,而且“材料厂出品的麻黄丸之解热,复方柴胡丸之治疟疾,王岑丸之解热利尿等数十种药,皆属屡经试验,效力丝毫不差”[13]。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时,卫生材料厂迁往会昌、于都两县交界的白鹅梓坑,后来在国民党的“围剿”下,卫生材料厂被迫解散,唐义贞也英勇就义,年仅25岁。
【阅读拓展】
唐义贞:壮烈牺牲的药材局局长
唐义贞(1909—1935),湖北武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到上海,不久赴闽西苏区工作,后到中央苏区,任总卫生部药材局局长兼卫生材料厂厂长。

图2-11 唐义贞
由于当时敌人对中央苏区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红军部队药品奇缺,连纱布、消毒棉花都没有。唐义贞发动广大职工把已经用过的旧纱布、棉球、棉签收集起来,洗净消毒后供部队和医院使用。许多必需的西药无法自行生产,唐义贞就发挥自己出身中医家庭、有一定中医知识的优势,亲自带领大家上山采集大量中草药。同时积极收购民间的中草药,制作了大量中草药品,如安福消肿膏、龙胆丸、八桂丹等中成药,代替西药医治伤病,深受红军和根据地群众的欢迎。在她的领导下,卫生材料厂由一个规模不大、设备简陋的厂子,逐渐发展为有5个车间、具有相当生产规模的综合药材工厂,从而基本满足了前线的需要。从1934年起,每个红军指战员都能够种上牛痘。到长征开始时,卫生材料厂的产品给部队配足了3个月的药材用量,因此多次受到《红色中华》的表扬,唐义贞也在这一时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唐义贞因有身孕未能参加长征,11月初转移到长汀四都,在福建省委直属单位工作,她不顾政治上蒙受的冤屈和即将分娩带来的不便,超负荷地参加抢救伤病员的工作。12月,她又随同福建省委转移,担任福建省军区助理医生,抢救了众多伤病员。1935年1月28日,唐义贞在四都小金附近的乌蛟塘大山中被国民党军三十六师包围,不幸被俘,关押在四都下赖坝。期间,唐义贞将身上携带的一份机密文件揉成团塞进嘴里吞入肚中,被看守的国民党兵发现,遭到残忍剖腹,壮烈牺牲。
1932年,湘赣军区成立后,军区卫生部下设材料供应科,配给一些药品及衣被、敷料、纱布等,以解决医院药品不足的困难。同年,湘赣省永新药局成立,并在地方上开设了药局,为部队及地方医院提供材料。湘鄂赣红军第二医院也建立了制药厂,加工自己挖采的中草药,并自制了外科常用的化腐生肌药红升丹和白降丹。
此外,苏区各级地方苏维埃政府均开设了药店及药业合作社,既解决了群众医药困难,又缓解了部队药品供应紧张的状况,群众上山采药交售药店又有经济收益。据莲花县1933年统计,该县开设药店54家,除经销中草药外,县城9家大药号还出售阿司匹林、磺胺等西药,苏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缓解[14]。
【注释】
[1]曾庆圭:《关于红一方面军总后方医院旧址的调查记录》,1975年8月15日,摘自宁都县博物馆馆藏资料。
[2]高恩显、高良、陈锦石:《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3]《中央内务部决定各区设立诊疗所,尽力改善工农群众生活》,原载《红色中华》,1933年10月15日。
[4]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
[5]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238页。
[6]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358页。
[7]《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8]《医院中的琐记》,原载《红星》,1934年1月14日。
[9]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358页。
[10]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377页。
[11]《医院参观团的片断记述》,原载《红星》,1933年10月22日。
[12]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70页。
[13]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版,第295页。
[14]江西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黄山书社出版社1997年版,第8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