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用中草药

3.因地制宜,用中草药

江西自古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区域内有罗霄山脉、武夷山脉、南岭山脉和雩山山脉等,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蕴育出种类繁多的药用资源。井冈山就素有“药材仓库”之美称,赣南地区也是一个“天然的药材宝库”。樟树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江西境内,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中草药资源异常丰富,常用的就有上百种,如野苋、犁头草、野菊花、金银花、草乌、牛膝、橡皮草、土三七、百两金、红茴香、忍冬荇、竹叶人参、千层塔、多穗金粟兰、黄连、八角莲、佛甲草、青牛胆、蔷薇梅、花榈木、漆树子、杨梅根皮、七层楼、徐长卿、黄瑞香、蛇葡萄、南瓜子等 。同时,江西民间中医众多,各类偏方、验方颇具疗效。这是中央苏区在药品极其匮乏的背景下选用中草药代替西药的重要原因。

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医院大力鼓励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员贡献民间偏方、验方,并将这些偏方、验方视若珍宝,并呼吁他们写明药方名称、治疗病症、制作方法等交到医院,以便公开登载、推广使用。1933年6月,兴国茶岭红军卫生学校的红色医报社在《红色卫生》报第2期上刊登启事,呼吁卫生人员多撰写中药代替西药的经验心得。1933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发出关于预防传染病的通知,推荐了用小柴胡、常山、金鸡纳霜等中药处方供疟疾患者使用。

中央苏区党政军机关和领导人重视中医药在疫病预防和伤病救治中的作用,通过支持和保护私营药材店铺、专门组织采药队、设立中医院或开设中医部、推广民间偏方土方等途径,大力支持和保护中医药,使祖国传统医学在苏区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