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六)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全民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医疗卫生部门努力,也要靠社会各部门协同配合。健康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健康的考量理应成为各部门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前提。工业、农业、交通、税务、教育等部门制定的政策,都会对人民健康产生深刻影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就是要更加强调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通考察时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味着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及其制定过程,不仅是财政、税收、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宏观政策,整个公共政策体系都要增加“健康意识”。各部门各行业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真正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图9-5 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