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英明果断、统揽全局,作出历史性抉择,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举国之力对决重大疫情,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抗疫斗争,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密集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党中央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图9-11 2020年新冠肺炎死亡率排名前20位国家的死亡人数及死亡率
【阅读拓展】
张定宇:“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

图9-12 张定宇
2019年12月27日晚7时,像往常一样,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仍在办公室工作,他的手机突然响了,本市同济医院的一位专家语气急迫地说:“有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肺部呈磨玻璃状,疑似一种新型传染病。第三方基因检测公司已在病例样本中检测出冠状病毒RNA。”
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现7名奇怪的发烧患者,所述症状与同济医院那名患者类似。张定宇马上前往会诊,并叮嘱务必做好二级防护,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又再三强调: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一人一车。直到深夜12时左右,才小心翼翼地把患者陆续接入金银潭医院南7楼重症病区。
4天后,金银潭医院正式开辟专门病区。凭着多年专业经验,张定宇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检测。这不仅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还为临床救治与疫苗研究争取了时间。
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张定宇坦言,最大的挑战,就是病人数量激增与医疗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春节前后病人暴增,几乎每两天就要开辟一层新病区。这个病区要收满了,另一个病区就要准备清理、消毒,工作量非常大,每个人都绷紧了弦。”
最初一个多月,清早6点起床、次日凌晨1点睡觉已经是张定宇的常态。好几个夜晚,凌晨2点他刚躺下,4点就被手机叫醒,但他仍觉得时间不够用。“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说。
这就是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张定宇,疫情期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
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引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 任务,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出台多项强化就业优先、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外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措施,促进新业态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餐饮商超、文化旅游等各行各业有序恢复,实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分批分次复学复课。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及时将全国总体防控策略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2020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显示了中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携手抗疫、命运与共,积极倡导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70多次,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在国际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张,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他们中间,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有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也有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奋勇前行。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救治、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