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战伤救护

(五)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战伤救护

1933年9月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是当时红军遭遇到的最激烈、最残酷的战争,历时一年之久,为红军前所未有。因为红军伤亡甚多,加上天气阴冷,部队野外露营,病员大量增加。由于敌机轰炸和炮火袭击,伤员难以及时抢救下来,也不能顺利后送,战士长时间在碉堡、战壕中战斗,卫生条件极差,几十天不能洗澡、理发,很多人长了虱子,加上战场尸体得不到掩埋,恶臭难闻,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随之发生,红军减员严重。为了缩短伤员后送的距离,需要组织医院前移,但在敌军炮火袭击下,红军医院遭受重大损失,有的甚至丧失了救治能力,不得不合并或撤销,导致收治任务越来越重。

在伤病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除医务人员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入工事、阵地给伤员包扎,采取各种办法抢下阵地外,各部队还普遍设立了卫生战士和连抢救组,强化火线救护力量,解决了抢救力量不足问题。

在红军救护力量严重不足时,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组织担架队、护理队、采药队,动员地方医院接纳伤病员,数以万计的红军伤病员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得到救治。

【阅读拓展】

何复生:以身殉职的卫生部长

何复生(1902—1934),江苏镇江人。1930年6月,何复生加入红三军团,受命组建红三军团总医院,后改称红三军团卫生部,何复生先后担任总医院院长、卫生部部长。并积极组织开办看护训练班、医务训练班,亲自讲课,指导实习,培养了百余名军医、看护和卫生员。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红三军团参加广昌保卫战,其中以8月间的高虎脑、万年亭战斗最为激烈。由于战斗持续时间长,伤病员很多,加上天气炎热,因此卫生部工作压力很大。何复生就把卫生部的医生、看护共20多人分为两个班,组成两个医疗所,一个收伤员,一个收病员,重伤员则转往于都等地的后方医院,总共收治了3000多名伤病员。何复生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为伤病员包扎、换药、检查、开刀、服药、打针、喂饭给水、端屎倒尿、消毒洗衣,昼夜不停地工作。

1934年8月14日凌晨,敌一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猛攻。何复生来到万年亭前线指挥所,查看前线救护后送工作。就在这时,一架敌机袭来,一阵俯冲扫射,何复生身中数弹,当即倒在血泊中。何复生被送回小松军团卫生部,医生迅速进行检查,只见头、胸、上肢多处负伤,心跳、呼吸已经停止……何复生在救治红军和提高红军战斗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牺牲是革命队伍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