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苏区卫生学校

(一)赣东北苏区卫生学校

中国共产党第一所以“卫生学校”命名的医务培训机构是赣东北苏区卫生学校。1930年10月18日,在闽浙赣苏区红军医院(1931年9月初,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后,医院改称赣东北红军总医院)驻地弋阳仙湖村成立赣东北苏区卫生学校,属于红军总医院的附属医务学校,校长邹思孟,政委邵伯平。

学校是在医务培训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提升医疗救护水平,医务培训班主要培训医院的学徒医生和看护人员。1930年10月,依托红军医院的师资力量,创办了卫生学校。方志敏、邵式平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方志敏说,红十军取得反“围剿”的重大胜利,红军天天在打仗,根据地在不断扩大,已发展到闽北、浙西和皖南了。为保障红军指战员和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就必须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急需专业人才,所以我们自己动手办卫生学校,自己培养有阶级觉悟、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医生、护士和战场救护人员[4]。勉励学员学好本领,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服务。卫生学校开办之初共有240名学员。红军攻克安徽秋浦县城后,动员了县立南门岭高学堂的32名学生加入卫生学校学习

学校按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开设了外科、内科、战伤科、解剖学等课程,教员由红军总医院的主治医师担任。外科教员何秀夫、内科教员邓怀民、战伤科教员由医院院长兼学校校长邹思孟亲自担任,政委邵伯平兼任政治课教员。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以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

学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一般是上午随医生临床诊断、治疗,边听边看;下午完成查房后再集中上课。通过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接受能力强的学员很快掌握了做截肢和腹部等手术。从秋浦招来的一学员,看到一名从前线抬下的红军战士腹部重伤,一节肠子都外露了。当时其他医生都在忙着抢救危重病人,这名学员当即为红军战士剖腹,把打断的肠子缝接复位,手术很成功。这位红军战士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康复出院,称赞说:“一个毛头小子救了我一条命!”[5]

学员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完成了学习任务。1932年春,第一批学员全体毕业,学校举行了毕业典礼。方志敏等领导百忙之中赶来参加,并亲自给优秀毕业生颁奖。张天德在学校毕业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方志敏不仅为他颁奖,还鼓励他到最艰苦的火线上去锻炼。张天德进步很快,工作一年时间就被提任为重伤医院院长,后又被任命为红十军卫生部部长。这批学员后来都成为红军中的医疗骨干力量,抢救了成百上千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并为发展闽浙赣苏区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