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普及卫生常识
“灌输卫生常识于一般劳苦群众”是苏区卫生运动的重要工作。对广大民众宣传普及卫生常识,让民众了解疫病危害,掌握预防方法,自觉投入卫生运动,成为卫生运动的主体,是卫生运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调动多方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卫生宣传工作。
1.报刊宣传
报刊等现代传媒是革命运动不可或缺之利器,也是卫生宣传的主阵地。1931年底到1933年3月,中央苏区先后创办了《健康》《红色卫生》《卫生讲话》等报刊,专门宣传包括卫生防疫在内的医学知识。《红星》报开辟了“卫生常识”“卫生讲话”等栏目,大量介绍卫生防病的基本常识。贺诚、彭龙伯、陈义厚等领导干部经常在报刊上刊发卫生常识,如“消灭赤痢的办法”“溃疡(烂疤子)的预防法”“热天之卫生”“打摆子预防法”等科普知识,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对苏区军民提高卫生健康意识、掌握预防疫病方法、革除陈腐的生活陋习发挥了重要作用。
2.标语宣传
标语是卫生宣传的主要形式,被认为是“最简易的宣传办法”。只要部队到一个城市或地方驻守3个小时以上,一手提石灰桶、一手拿笔的宣传员就会在醒目的地方书写标语,许多通俗简洁、朗朗上口的卫生标语在工农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全体动员,举行扫除”“实行卫生,强健身体”“不要喝生水”“不洗手,莫吃饭”“饭前洗手,不得痢疾”等,对军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文艺宣传
苏区卫生文艺宣传是指大量运用歌谣、戏剧、舞蹈、小品等各种艺术形式,艺术化地传播医疗卫生政策及知识。苏区军民每月举行一次卫生晚会,事先由卫生运动委员会准备娱乐节目,宣传讲卫生的好处和不讲卫生的害处,使每个人都能提升对卫生知识的兴趣。苏区创作流传较广的歌谣、戏剧有《卫生歌》《卫生运动歌》《早婚之害》《检查卫生》等,既丰富和活跃了苏区军民的文化生活,又形象生动地宣传了中央苏区卫生运动的相关政策,普及了卫生防病知识。

图4-6 1934年3月31日,《红色中华》报道红军医院新剧团到各地慰问演出
4.印发手册
苏区各机关单位将《卫生运动纲要》等重要文件及主要防病措施编印成小册子,在军民中广为散发。1934年1月15日,中央内务部卫生管理局与中革军委总卫生部编印了《卫生常识》,赠送给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的代表人手一册,“要求各代表同志按照书本所载在各地作一广大而深入群众之宣传,以便在最短期间使全苏区建立初步卫生工作,减少病人”[7]。《卫生常识》将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疾病的简单预防方法汇集起来,进行广泛宣传。该书的编发,是苏区宣传普及卫生知识的重要举措,是把卫生运动推广到全国各大苏区的重要标志。

图4-7 为第二次全苏大会代表印发的《卫生常识》
5.文化教育
苏区卫生宣传对象是一切男女老少,面向全体群众。因此,将卫生宣传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在各类教材中贯穿卫生知识,强化受教育者的卫生认知、培养卫生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推动社会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