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疫情防控策略
新型的人民政权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革命战争,以争取苏维埃更大的发展和胜利”[3]。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尚来不及制定严密的防控举措,便指令中革军委总军医处负责“拟定办法和条例”。项英在《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中,初步提出了防疫办法:
(1)每地规定每月举行一次卫生运动,发动男女大小,有组织的分组,来打扫和清洗房屋及其周围。
(2)凡是一些不洁净肮脏东西,将他焚烧干净,一切臭水沟汁,要将他清洗干尽(净)。
(3)用石灰水洒在污秽的地方。
(4)一切腐烂的东西不要吃。
(5)至于经过战争的区域将过去掩埋死尸的地方,用土加盖厚些,未掩埋的腐尸,赶快的掩埋,放过死尸的地方,都用石灰水清洗过。
(6)发现瘟疫的地方,病人吃的东西和用的物件,不要共吃共用,将病人很快的送到附近的医院内去(现在的红军医院)。
1932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第2号训令,颁布了卫生运动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还以附件的形式下发了《卫生运动指导员工作纲领》。为推动卫生运动的开展,中央向各县,特别是疫区派出了卫生运动指导员。《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首次明确了传染病的种类,提出了防疫具体办法和对已发生传染病的处置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苏区卫生防疫提供了重要指导。《卫生运动指导员工作纲领》则规定了派往各地的卫生运动指导员的具体工作要求:指导各级建立卫生运动组织机构,宣传卫生运动的重要性和组织实施《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普及防疫措施;指导防疫物资的采购与分发等。

图4-2 《红色中华》刊发《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
1933年2月13日,在发起卫生运动一周年之际,《红色中华》再次刊发社论《加紧防疫卫生运动》,明确提出卫生运动的目的是保护苏区内每一个工农劳苦群众的健康;卫生运动的首要任务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将每一个群众都动员起来,积极地、自觉地参加这一运动;卫生运动的主体是每一个工农群众,男女老少,都要积极参与;卫生运动的范围包括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战时卫生等;推动卫生运动的措施是组织突击队,定期检查卫生;各媒体要发挥舆论督促作用,表扬和鼓励先进,批评和暴露那些不讲卫生,不爱清洁的事实[4]。
1933年3月,为了持续推进卫生运动,巩固卫生运动的成果,苏维埃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卫生运动纲要》。《卫生运动纲要》分5个部分:国民党统治下的污秽和疾病;苏维埃政权下的卫生运动;卫生运动是广大群众的;群众应该怎样讲卫生;怎样做卫生运动。

图4-3 《卫生运动纲要》(1933年3月)
《卫生运动纲要》规定做好卫生运动的举措:第一要建立组织机构;第二要做好宣传;第三要开展卫生竞赛;第四要规定大扫除日;第五要做卫生检查。为此,《卫生运动纲要》要求按城市、乡村、机关、部队分别成立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小组,领导所辖范围内的卫生工作。
《卫生运动纲要》概括了做好群众卫生的简要方法,即“七要”:要通光,要通气,要通水,要煮熟饮食,要除掉污秽,要剿灭苍蝇,要隔离病人。
《卫生运动纲要》是苏维埃政府指导卫生运动的重要文献,充分体现了“预防第一”的思想。《卫生运动纲要》认为,卫生运动完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是“不花钱而能医病的”,是群众生活与生命的保障。《卫生运动纲要》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是,进一步拓宽了卫生防疫的视角,即不仅仅是预防瘟疫传染,更重要的是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教育群众破除一切“顽固守旧迷信邋遢的思想和习惯”,从思想观念上来认识疾病的根源,明白身体健康与革命战争的密切关系,认识开展卫生运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解除群众的切身痛苦,为了增加革命的战斗力”。
《卫生运动纲要》强调,卫生运动不只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事,要通过经常的宣传鼓动,让“广大群众一齐行动”来做,使群众高兴去做,自觉去做,长期去做。《卫生运动纲要》对过去一年来开展的卫生防疫运动进行了检讨和反思,批评了其中的官僚主义、脱离群众、通令或决议缺乏落实等错误做法。《卫生运动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政府主导的卫生运动进入了新的大众化阶段。在《卫生运动纲要》的推动下,中央苏区群众卫生运动全面开展,掀起了运动新高潮,各区乡及村普遍制定了卫生公约[5],真正把卫生运动变成了苏区群众自己的事,做到了“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家家做、村村做、乡乡做、个个圩场做、个个城市做”。
《卫生运动纲要》颁布后,经过各级苏维埃政府的翻印,在苏区内广为散发,做到了家喻户晓,影响极其深远。它标志着苏区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开始用政令的形式,借助于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力量,不仅在军队,而且在地方上全面开展起来,使得苏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效果更为显著。
1933年7月16日,为了将《卫生运动纲要》落到实处,中央内务部卫生管理局又制定了8—12月的《五个月卫生工作计划》,对苏区的卫生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并且明确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其中特别强调要在县、区设立公共诊疗所、药业合作社。
1933年11月,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专门总结了兴国县长冈乡卫生运动的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长冈乡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成效,并号召每个乡苏维埃政府要“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6]。

图4-4 兴国县长冈乡塘背村卫生公约
在卫生运动中,红军部队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引领着苏区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1932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动全苏区防疫卫生运动后,红军部队积极响应,迅速开展卫生运动。部队中率先制订卫生竞赛条约,开展不吃辣椒、不抽烟、不喝酒、不生虱子、刷牙、洗发、剪指甲等革命竞赛,实现“一个青年不病到后方”的目标。9月下旬,贺诚在宁都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卫生会议,并通过《卫生决议案》,总结了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经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卫生防病措施,对部队如何开展卫生工作、防疫工作和宣传工作进行了有力指导。《卫生决议案》确立了“预防第一”的卫生工作指导思想,是指导红军开展卫生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为加强基层部队营连卫生工作,在连队设卫生员1名,团设卫生长。团卫生长负责全团的卫生事宜,直接管理连队卫生员。这是红军在连一级设立卫生员的开始,为加强军队基层卫生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随后,中革军委总卫生部印发《卫生员工作大纲》(1933年9月18日改称《连一级卫生勤务》)和《师以上卫生勤务纲要》,指导、规范部队的卫生工作。同时,建立巡视员制度,组织巡视员定期到部队各单位开展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