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
“宁波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首先是具有纵向历史性的,而且是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的,所以“中国高等教育史”文献自然就是研究“宁波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首要文献基础与来源。1982年,蔡克勇所著的《高等教育简史》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高等教育历史的专著,该书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进行了阐述。第九章第二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等教育”,终止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1983年,熊明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高等教育史”著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该书重视古代高等教育的研究,涉及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仅是第十一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发展概述”,一千余字,十分简略。而在1988年该书再版时,全书完全没有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容。刘一凡的《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史略》(1991)共十章,前七章以我国高等教育重大事件为轴论述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写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时间跨度为1949—1989年。郑登云、余立编写的《中国高等教育史》(1994)分为上下两册,以历史概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编排,既展现历史发展,又选择每个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事实和教育制度的重大变化进行专题研究,观点与材料统一,论从史出。
郝维谦、龙正中主编的《高等教育史》(2000)名为“高等教育史”,但内容上是“中国高等教育史”,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1949—1999年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历程,全书共九章,从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与拓展写到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止。潘懋元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百年》(2003)分历史、体制、理念3编,共22个专题,从不同角度考察了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演变情况。但是准确地说该书是一个由22篇论文构成的论文集,并未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宏观整体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探讨。田正平、商丽浩所著的《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2006)的第一部分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且探讨范围是1862年同文馆创办到民国时期,并未涉及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但其深入地考察了变迁的背景、变迁的特点、变迁的经验与教训等等,在方法上值得借鉴。董宝良所著《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2007)梳理了1862—1999年这一百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著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分水岭,1949年以前为近代教育史,1949年后为现代教育史。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史论结合,跨度大且论述系统,是论述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力作。
刘海峰、史静寰主编的《高等教育史》(2010)上篇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其中第七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等教育”,跨度为1949—2004年,分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创建和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后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郝维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史》(2011)研究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历史。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教育指导思想与党和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教育决策、会议和规章制度,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教育事件、教育活动,等等。
一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所以较长时间跨度的“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研究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的又一重要文献基础与来源。
1986年刘道玉等所著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武汉大学教师、干部和学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陆续撰写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和比较教育研究文章的汇集,共43篇,其中前33篇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诸多层次,但多是就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改革进行探讨,并未涉及较长一段时间的改革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了一批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著作。季明明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1994)涉及高等教育宏观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和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不过该书所涉及的诸多改革层面没有明显的时间纵向性、发展性,而主要是以存在问题、改革意义、改革内容的模式呈现。吴玉金等主编的《改革和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1996)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1949—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6年、1977—1984年、1985—1991年、1992年至今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进行分析,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前进的历程及其宝贵的经验教训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
方惠坚、范德清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1)第一章概述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余各章为“高等教育的经济特性、问题及改革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管理体制和结构”“高等教育投资”等,更像是一部涉及高等教育诸多方面的“高等教育学”著作,体现“改革发展”的内容很少。应望江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1978—2008)》(2008)时间跨度为1978—2008年,涉及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层面的改革与发展,比如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与办学类型、规模与结构、学位制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育质量保障等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策划组编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2008),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准确、重点突出的总结研究,力求“全景式”地描绘、简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该书涵盖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大多数篇章既有历程概述,又有问题分析和经验反思,是不可多得的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力作。
别敦荣、杨德广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2009)是一本全面反映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所取得成就、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专著。该书采用两条线,一条线总结30年发展和成就,作者的基本思想就是客观地反映事实,对30年取得的成就尽量用客观事实来反映;另一条线展望和预测未来,所以每一章后面都有展望,尽管篇幅不长,但分量不轻,而且预测与展望总体符合现实,反映趋势。
王英杰、刘宝存主编的《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2009)是“中国教育改革30年”丛书之一,全书共十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既分门别类,又具有纵向历史性、发展性,既全面又深入,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内容。娜木罕所著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2010)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结构、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嬗变和发展;分论部分则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学位制度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与方向。
论文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编辑部撰写的《半个世纪的探索与辉煌:共和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回眸》(1999)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基创业,初步建立新中国高教体系;二是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三是迎接挑战,把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萧允徽《中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发展回顾与思考》(2005)认为十年来,党和政府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实现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第二,实现了高校管理体制的大调整;第三,实现了高校办学规模大发展。王洪才、张静的《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2008)以公平和效率为主线探讨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而没有以时间或大事件为节点来划分阶段以探讨历程。周远清的《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2008)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历史性阶段,总结为“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
赵俊芳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60年的历程与经验》(2009)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历程回顾与经验总结。该文将我国高等教育这6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奠定基础期(1949—1965)、挫折困顿期(1966—1976)、恢复振兴期(1978—1998)和快速发展期(1999年至今),总结了60年发展历程的四个特点,即后发追赶式发展、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内外轮值”的扩张路径和严进宽出的培养方式。
黄陈跃《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恢复与建设阶段(1977—1988)、改革与发展阶段(1989—2001)及跨越与提高阶段(2002年至今),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总结为“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质量是中心和理念是先导”四个方面,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四大趋势: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高等教育的终身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巩在暖、刘为民等的《中国高等教育6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2010)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探索阶段(1949—1967)、停滞破坏阶段(1966—1977)、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8)和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9)四个阶段,并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60年的辉煌成就。李金温、春卉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2010)以1862年为始,把我国高等教育一百多年的历程划分为七个历史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1949—1957),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以苏联为榜样;第六个阶段(1958—1977),这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拒绝借鉴任何国外“模式”的时期;第七个阶段(1978年至今),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张雪蓉在《建国60年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变迁述评》(2010)中指出,6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历史性的转型,呈现出三个时期不同的内容和表现。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社会主义全新的教育体系的实践;第二个时期是“文化大革命”10年;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历史转变。此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述评与反思是比较少有的。张华星硕士学位论文《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2012)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起点,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恢复调整、全面深入和跨越式发展三个阶段:1977—1985年为恢复调整阶段;1985—1998年为深入改革阶段;1999年至今为跨越式发展和提高阶段。此文总结了四大成就,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绩显著,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高等教育整体实力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翼连贵《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2014)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八个时间段,进行了比较简略的梳理。文章认为:中国高等教育60多年的发展历程呈现“马鞍型”发展,两个高峰点分别是1960年和2006年。毕宪顺、张峰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及其战略意义》(2014)中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两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和两个稳定发展阶段。两个跨越式发展阶段,以外延发展为主:1978—1985年,以恢复高考为起点和标志的跨越式发展阶段;1999—2005年,以“大扩招”为起点和标志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两个跨越式发展阶段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分别进入了两个相对稳定的内涵发展阶段:1986—1998年及2006年至今。文章在总结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战略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