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才培养
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亟需大量紧缺人才,对人才规格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人才规格和标准与社会需求脱节,校企合作模式单一、效率低下以及应用型师资短缺等瓶颈问题。面对这种困境,宁波财经学院以“双院制”模式改革为突破,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紧缺人才需求的有效契合。
“双院制”的概念。传统学院设置是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类别划分的二级学院。特色学院是指依托传统学院,融合相关学科专业,以特色专业(方向)或专业群为载体,与企业合作开展新产业、新业态应用研究和紧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学院。传统学院+特色学院=“双院制”。传统学院与特色学院实行“双院”协同。
1.“双院制”的特征
宁波财经学院创新“双院制”协同模式,其特征有“四共”: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1)人才共育——合作企业提供前沿技术、资金信息、技术人员、实验项目、实践基地,负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与教材开发;传统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支持、应用型师资、基础课程与实验室、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等,负责对新产业、新业态紧缺人才实施专业基础课教学。(2)过程共管——校企联合设立特色学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及资源链接引入,理事由企业、学校高层、传统学院院级领导担任;设立由企业、传统学院和特色学院三方人员共同组成的优秀管理团队,负责推进日常教学、专业建设及师资建设等。(3)成果共享——合作企业分享学费、分享社会服务的收益、共享编制等;传统学院和特色学院分享企业资源、企业声誉等。(4)责任共担——建立由市场机制为主导,针对合作企业、传统学院和特色学院三方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权责,风险共担。
2.“双院制”的分类
根据现实需求及其合作模式,宁波财经学院创新“双院制”模式为三种类型。(1)项目推动型(项目制形式)——与宁波市大宗商品产业联盟合作成立大宗商品商学院;与宁波维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微学院。项目推动型主要依托企业项目,将企业运营实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采用“理论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大宗商品产业紧缺人才;采用“微体验”“微实践”“微实战”三个进阶式的“微系列”项目学习和实践,培养顺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需求的“微”领域紧缺人才。(2)企业拉动型(股份制形式)——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创业学院;与北京慧科集团合作成立电子商务学院。企业拉动型主要以企业为主导,融合校企双方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实现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专业核心能力教学一体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优秀民营企业接班人,以及从事互联网营销等“实战型”“外向型”电子商务紧缺人才。(3)研究院推进型(产权或资金)——与浙江蓝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以股份制形式成立蓝源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研究院推进型主要依托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能力培养,探索“学院+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家族企业”三方联动的实践教育模式,实施校内教师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担任学生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从事家族财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紧缺人才。
学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构建“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政校企先后共建大宗商品商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等6个特色学院,开展特色紧缺人才培养;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突破口,规模化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率先开展创业本科教育探索,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快速成长,目前四年制创业管理专业已有毕业生300余人、在校生近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