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科技成果服务保障体系

三、完善科技成果服务保障体系

(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合作联盟

合作联盟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进行联合开发,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在成果转化资源整合方面针对性更强,“通过立法形成制度红利保障技术创新联盟健康发展,实现利益共享推动组织运行,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推进有效沟通”。一是地方高校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立法保障,组建合作联盟须符合区域产业政策导向,地方高校科研遵循区域市场技术要求,明确项目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转化收益的分配办法。二是坚持风险与利益共享原则,合作联盟基于自愿的市场化机制,通过制定契约等运行规则明确科技成果资金投入、产权归属、转化效益分配等规则,促进市场秩序规范化,增强成员之间信任度使其获得平等地位。三是构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利益调节机制。合作联盟定期召开政策论坛及行业峰会,共同解决区域科技难题,并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加强联盟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开放与共同任务相关的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以此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12年4月。其战略目标是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链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层面的政策和资源优势,重点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以解决物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沿问题,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创造新的商机和市场,创建“创新型城市”。联盟在宁波市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与指导下,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依托,集结了一批物流领域的高校、科研单位和物流行业的骨干企业,目前会员单位已达62家,合作企业300余家。联盟建立以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联盟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宁波工程学院成功获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2012、2014年度课题成果均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3年度课题荣获优秀成果二等奖;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浙江省重点专业,以“物流”为核心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造价600万元的智慧物流实验室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近两年,物流学科到账横向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解决了联盟单位的一批技术难题,并与英国SCALA物流集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航大学、乌克兰国立民航大学、波兰佛罗兹瓦夫国际交通与物流大学、保加利亚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国际合作得到强化,获得国家科技部、外专局的中外合作项目4项。联盟在集聚各方面力量,为宁波物流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联合成立中介机构

地方高校和政府应联合成立从事成果转化、推广的中介机构,从而提高成果转化率。首先,地方高校主动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的专业性,充分参与企业研发过程,同时将服务范围向企业全方面发展延展,拓展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并由科技行政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对高校科技中介机构进行资格认证,促进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其次,建设集成果管理、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中介服务平台,加强高校与企业技术转移办公室间的联系,整合评估、风投等功能来解决交流不畅的问题。再次,培育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科技中介服务工作具有专业性,加强技术经纪人、科技评估师、咨询师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格的考核认定工作体系,加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培训力度,培育技术与洞察力兼备的复合型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首先,搭建工作平台。以宁波市为例,自2017年以来,宁波市建立和扶持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和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同时发展了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一批工程服务公司和系统集成商。2018年9月,在宁波召开的全球智能经济峰会上,北仑区人民政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知名科学家李泽湘教授,达成三方协议,在宁波市建设“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清水湾(宁波)智能产业园”(简称“两院一园”)的整体架构下,共建北仑区域合作中心——北仑智能技术产业应用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学院,着力于北仑区域智能技术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与推广和创新孵化等。这一案例是典型的具有孵化功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根据三方协议,中心通过整合智慧分析与优化设计、数据交互与制造协同、智能传感与控制决策、智能化集成执行四大技术领域,打造全互联网络高速高精数控系统开发平台、模具设计加工与成型应用全生命周期协同制造平台、工艺复合化高端智能装备设计开发平台、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离散智能制造开发平台,进行产业应用与推广。

其次,组织召开大型研讨会,积极开展“双合作”活动。近几年来,宁波工程学院以产学研合作为主题,共组织了两次大型产学研合作研讨会,邀请工程教育界的专家,宁波市教育局、科技局的有关领导以及部分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聆听专家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最新看法,掌握行业内对工程院校培养人才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中产学研三方就合作的重大问题、重要合作项目及有关政策的制定达成初步共识,改变仅仅以完成项目为重心的短期三方合作方式,建立以长期战略合作为依托的全面合作关系,创新合作内容,将学生培养纳入其中。同时由于“官”方的介入,使得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变成了“官产学研”,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加强和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诸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学生工伤保险等,支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开展。与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共建的宁波市知识产业园就是学院实践“官产学研”共同培养学生的一个创新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中国网通集团与学院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建成;达内集团实训基地也已正式启动;安博教育集团、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新东方等引进项目正按计划建设中,这些对该校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宁波工程学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领导进行了以“服务创业创新,推进校地合作”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就此拉开了“双合作”活动的序幕。所谓“双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合作,一方面是与国内外名校、科研院所(国际)的合作,另一方面是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活动开展以来,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建专业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生产(教学、实习)基地5个,人才培养项目5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17家。同时利用“双合作”和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平台,企业全方位、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各个教学环节,积极开展培养新模式探索。如与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3+1”培养模式、与宁波柯力集团合作的定向培养模式、与杰杰工具有限公司合作的课题培养模式等。

高校和宁波相融相生。2018年宁波顺应产业变革趋势,立足产业基础,谋划推进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为服务产业升级,宁波以“246”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新一轮宁波市高校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和产教融合试点,投入1.87亿元对57个市级重点学科和86个市级重点专业予以重点建设。“我们力争通过4年左右时间,培育一批科研能力强、与宁波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契合度高的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董刚说。2018年以来,宁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以及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工程学学科已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近年来,宁波不断强化行业指导办学,服务区域科技创新。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了宁波市知识产权学院、宁波市智能制造学院等7个行业特色学院和8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重点建设宁波财经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等11个宁波市级试点特色学院,推动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精准服务,建成宁波大学港口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省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甬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实现了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的全面突破。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宁波还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引导和推动在甬高校向经济发达的区县(市)、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延伸,根据各区县(市)、功能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人才需求,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高等教育集聚区和环高校创新区建设。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落户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落户慈溪,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落户奉化,宁波工程学院汽车学院落户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高校已在各区县(市)实现办学全覆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注释】

[1]宁波市2017—2018学年度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zfxx.ningbo.gov.cn/art/2019/1/28/art_2459_3580220.html.

[2]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表(1997—2005).

[3][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4]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4.

[5]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63.

[6]《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368.

[7]陆丽君,张鸿雁,余秀琴.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之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10(18):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