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优势,打造品牌专业

四、基于地方优势,打造品牌专业

2016年1月发布的宁波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地指明了未来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积极推动《“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尽快实施。所以根据宁波市地方产业的规划,各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实际,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学校的品牌专业意味着是该校声誉好,人才培养质量高以及就业情况好的专业,品牌专业一般是在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凝聚着学校的发展积淀,而且企业一般也乐于接受品牌专业的学生

第一,品牌专业要具有区域地方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产业结构特点也会有较大差异,无论是对于宁波市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还是品牌专业建设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品牌专业务必使地方经济着力发展的区域和地方的经济支柱产业相匹配,并适当兼顾其他产业发展;应符合宁波地区主流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同时考虑较为先进、较为落后的生产力发展层次;应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同步调,形成与地方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产业、特色产业相适应的品牌专业,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建设品牌专业,提升专业质量。

第二,努力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良好的院校合作伙伴关系。由于品牌专业社会声誉好,影响力大,可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和地方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品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宁波市高等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十分有限,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而借助于校企合作,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学校的优势,加强和企业在技术、科研、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弥补高等院校教学经费的不足,快速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对于企业的技术规范和基本操作较为熟悉,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生产,企业省去了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约了培训资金。

第三,加大宁波市高等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加大宁波市高等院校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推动企业、行业等与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结合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和科研成果,建立起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高等教育资源。此外,还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国家与城市先进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和成果,推进宁波市高等院校与企业行业等的联合办学,促进高等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结合,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实践生产成果,带动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第四,加大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引领宁波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示范性高等院校,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来讲,示范性高等院校应当拥有众多的社会资源,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的探索中能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能够切实完善校企实训基地的条件和环境建设。因此,宁波市应当合理规划当地高等院校,选择部分高等院校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加大建设示范性高等院校的力度,选择与当地主导产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训基地,推行就业准入制度。此外,还应当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研发等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等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带动宁波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应当积极发挥示范性高等院校的领头作用,促进宁波市其他高等院校的发展,进而推进宁波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

【注释】

[1]潘懋元,邬大光,张亚群.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2.

[2]刘树成.现代经济辞典[G].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824.

[3]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和国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80.

[5]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宁波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ning.gov.cn/1999-2002(e).

[6][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1.

[7]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宁波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www.ning.gov.cn/1999-2002(e).

[8]周春明,常运琼.地方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12):67-70.

[9]蒋科兵,刘期达.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4(4):76-79.

[10]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11]王力俊,曹晔.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12-15.

[12]王晶.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13]王炎斌.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86-87.

[14]王艳.新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

[15]王耀华.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16]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浙江省产业集群调查报告[EB/OL].(2016-12-30)[2017-02-14].http://zjgy.gov.cn/index.php/fields/detail/853.html.

[1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Z].2010-09-20.

[18]高宏梅.服务与支撑——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376.

[1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8.